首页> 参考资料>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5-10-12 14:19:01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以简练语言描绘居所环境,展现作者安贫乐道的高洁品格。文章包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经典作品。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就会显灵异。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但我的品德使它芳香。

青苔爬上台阶,台阶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室内满目青翠。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来往的没有目不识丁之人。

可以弹奏素雅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茅庐,又像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白丁】没有文化的人。

【金经】佛经。

【案牍】官府文书。

【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草庐。

【子云亭】扬雄在成都的住所。

创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至和州任通判。当地知县故意刁难,半年内三次更换其住所,最后安排到城南临江的陋室。刘禹锡写下此文,表达不畏权势、安贫乐道的情操。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铭文体裁,短小精悍,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2. 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善用对比手法,寓哲理于描写之中。

3. 思想内涵:通过赞美陋室,表现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4. 艺术特色:虚实结合,以景衬情,多处用典增强说服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陋室铭》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开篇"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的铺垫,引出"斯是陋室"的主题,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不写居所简陋,反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清幽雅致,将物质匮乏转化为精神富足。这种对比既突出了主题,又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范文二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展现了独特的人格魅力。文章通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往描写,暗示作者虽处逆境仍保持高洁志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更体现其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结尾引用孔子"何陋之有"的反问,既是对权势者的蔑视,也是对自身品格的肯定,充分展现了文人风骨。

关于《陋室铭》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德馨(xīn)、鸿儒(rú)、案牍(dú)、诸葛(zhū gě)庐、子云(yún)亭。

2. 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3. 知识要点:铭文的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典故的出处及作用。

4. 意象意境:陋室、苔痕、草色等意象构成的清幽意境。

5. 思想内涵: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德馨:__________

(2)鸿儒:__________

答案:

(1)品德高尚

(2)学识渊博的学者

解析: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二、主旨理解

题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案: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强调品德修养比物质条件更重要。

解析:这句话是全文主旨所在,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艺术特色。

答案:这两句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以动写静,展现居所的清幽雅致。运用色彩对比,"绿"与"青"相映成趣,营造出宁静淡泊的意境。

解析: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境,体现作者以苦为乐的人生态度。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何陋之有"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这句话启示我们,物质条件不应成为评判标准,精神追求才是最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注重内在修养,不为外物所累。

解析:引用古文要结合现实生活,阐释其当代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