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时运赋原文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时运赋原文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5-10-17 11:19:02

时运赋原文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本文解析北宋文豪欧阳修的经典赋文《时运赋》,涵盖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鉴赏,重点梳理中高考高频考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哲理与艺术价值。

原文

时运赋

宋·欧阳修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译文

天地如同万物的旅舍,

光阴如同百代的匆匆过客。

人生飘浮似梦,能有多少欢乐?

古人持烛夜游,确有道理。

何况春光用美景召唤我,

自然将绚烂文采赐予我。

注释

逆旅(nì lǚ):旅舍。出自《庄子·知北游》。

秉烛夜游:典出《古诗十九首》,喻及时行乐。

大块:自然天地。语出《庄子·齐物论》。

"浮生若梦"句:化用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典故,表达人生短暂。

末两句:拟人手法,将春光与自然人格化,体现天人感应思想。

创作背景

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滁州。此赋作于琅琊山游宴时,借庄子思想抒写政治失意中的豁达,展现宋代士大夫"不以物喜"的胸襟。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四句议论说理,后两句转写现实,形成哲理与诗意的张力。

2. 语言艺术:骈散结合,"者""也"句式增强说理气势,末联对仗工整。

3. 思想内涵:融合儒家进取精神与道家超脱思想,体现宋代理学影响。

4. 意象运用:"逆旅""过客"构成漂泊意象群,"阳春""文章"形成明丽对照。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时运赋》最动人处在于将深刻的宇宙观转化为诗意表达。开篇"天地者"四句,以宏阔时空观照个体生命,瞬间拉开哲学维度。这种处理既承袭建安风骨"慨当以慷"的气象,又融入宋代特有的理性思辨。欧阳修作为史学家,在此展现出超越个人际遇的历史眼光。

范文二

赋文末二句堪称宋代美学典范。烟景"召"我、文章"假"我的主客倒置,实为"以我观物"的审美投射。这种表述暗合邵雍"以物观物"的理学观,却用文学语言消解了说教色彩。欧阳修将贬谪的苦闷,转化为对自然美的主动拥抱,这正是宋代文人"不以进退为意"的精神写照。

考试重点整理

高频字词:逆旅(nì lǚ)、大块(dà kuài)、秉烛(bǐng zhú)

文学常识:欧阳修"唐宋八大家"地位,本文与《醉翁亭记》的创作关联

核心意象:"逆旅—过客"的漂泊意象,"阳春—文章"的明丽意象

哲理考点:儒道思想交融、宋代士大夫精神、时空观与生命意识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大块假我以文章:__________

(2)秉烛夜游:__________

答案:

(1)自然天地

(2)持烛夜间游玩,典出《古诗十九首》

二、主旨理解

题目:"浮生若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既有人生短暂的感慨,又有及时行乐的旷达,反映贬谪期间复杂心境。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时运赋》与苏轼《赤壁赋》的时空观。

答案:欧阳修侧重个体在时空中的渺小,苏轼强调"物与我皆无尽"的永恒,前者偏重感慨,后者更具辩证色彩。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阳春召我以烟景"的艺术手法。

答案:拟人手法使春光具有主动性,"烟景"一词虚实相生,既写春雾朦胧之美,又暗含政治阴霾的隐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