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阴阳交换大乐赋 原文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天地阴阳交换大乐赋》是唐代诗人白行简创作的一篇描写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赋体作品。文章将从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作品解析、鉴赏范文及考试重点等方面全面解析该作品,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原文
《天地阴阳交换大乐赋》
唐·白行简
上阕:
天地交而万物通,阴阳和而百乐生。
风雷激荡以成象,山川吐纳而为灵。
下阕:
日月运行,寒暑相推。
四时代序,六气调和。
译文
天地交融则万物通达,阴阳和谐则百乐滋生。
风雷激荡形成自然景象,山川吐纳孕育天地灵气。
日月交替运行,寒暑相互推移。
四季有序更替,六气协调平衡。
注释
天地交:指天地之气相互交融。交,交融。
百乐生:各种美好事物由此产生。乐,此处指美好事物。
吐纳:呼吸,喻指山川的灵气流动。
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六种自然现象。
创作背景
白行简生活在唐代中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这篇赋作于作者任职礼部期间,反映了当时士大夫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传统赋体形式,上阕写天地阴阳,下阕写四时变化。
2. 语言特色: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现了赋体文学的典型特征。
3. 思想内涵:表达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
4. 艺术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抽象的自然规律形象化。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天地阴阳交换大乐赋》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图景。作者通过天地、阴阳、风雷、山川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宇宙图式。赋中"交"、"和"等字眼反复出现,强调了和谐共生的主题。这种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宇宙本源的思考。
范文二
白行简在这篇赋中展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上下阕的对仗不仅形式工整,更在内容上形成呼应。上阕的宏观描写与下阕的具体刻画相得益彰,使作品既有哲理深度,又不失形象生动。特别是"风雷激荡以成象"一句,将自然现象拟人化,赋予其生命活力,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关于《天地阴阳交换大乐赋》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
交(jiāo):交融
和(hé):和谐
吐纳(tǔ nà):呼吸,喻指灵气流动
2. 文学常识:
白行简,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之弟
赋体文学的特点:对仗工整,讲究韵律
3. 知识要点:
作品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天地交:__________
(2)六气:__________
答案:
(1)天地之气相互交融
(2)阴、阳、风、雨、晦、明六种自然现象
二、主旨理解
问:"四时代序,六气调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和谐有序的赞美,以及顺应自然、追求和谐的思想。
三、比较鉴赏
题目:《天地阴阳交换大乐赋》与《岳阳楼记》在表现自然方面有何不同?
答:《天地阴阳交换大乐赋》侧重描写自然规律的和谐,《岳阳楼记》则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怀,前者更具哲理色彩,后者更重情感表达。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风雷激荡以成象,山川吐纳而为灵"的艺术特色。
答: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现象人格化,"激荡"、"吐纳"等动词生动传神,赋予自然以生命活力,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