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4:19

曹刿论战:左传中的战略智慧与政治哲思

《曹刿论战》是《左传·庄公十年》中的经典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及长勺之战的过程,展现古代军事智慧与民本思想。文章以简洁叙事揭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对后世影响深远。

《曹刿论战》原文

(《左传·庄公十年》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觐见。

他的同乡说:"这是当权者的事,你何必参与?"

曹刿回答:"当权者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分给别人。"

曹刿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不会跟从。"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不敢虚报,一定诚实守信。"

曹刿说:"这点诚信不足以使神信服,神不会赐福。"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曹刿说:"这是忠于职守的表现,可以凭此作战。作战时请让我跟随。"

庄公与他同乘战车,在长勺展开战斗。

注释

【肉食者】指当权贵族。"肉食者鄙"体现曹刿对贵族官僚的批判态度

【间(jiàn)】参与。此处表现曹刿超越阶层的政治参与意识

【孚(fú)】信用,诚信。反映春秋时期"信"在祭祀中的重要地位

【狱】案件。庄公以司法公正作为执政根本,暗合法家思想萌芽

【情】实情。司法中的"必以情"与儒家"哀矜勿喜"理念相通

创作背景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即位第二年即发动对鲁战争,意在确立霸权。鲁国作为周礼保存最完整的诸侯国,面临生存危机。曹刿作为没落贵族后裔,其战略思想融合兵家智慧与儒家民本理念,代表春秋中期士阶层的崛起。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三问三答"递进式对话,层层深入揭示战争本质,最终落脚司法公正这一核心要素

2. 语言艺术:善用对比手法,"肉食者"与"刿"的见识对比,庄公三次回答的层次对比

3. 思想价值:提出"忠之属也"的战争伦理,将军事胜利与政治清明直接关联

4. 叙事技巧:后续未展开描写的长勺之战,通过"一鼓作气"等典故形成叙事留白

鉴赏范文

范文一:民本思想的军事诠释

《曹刿论战》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将战争胜负与民心向背直接关联。当庄公前两次提出"分衣食""守信祭"时,曹刿均予以否定,直到"小大之狱,必以情"才获得认可。这种层层递进的对话设计,实际构建了春秋时期的战争伦理体系——司法公正比物质恩惠更重要,程序正义比形式祭祀更关键。文中"忠之属也"的论断,本质上是对《尚书》"民惟邦本"思想的发展。

范文二:对话体散文的典范之作

全文仅用158字就完成战略思想的完整表达,堪称先秦散文的凝练典范。三组问答构成严密逻辑链:第一问答否定物质分配,确立政治参与权;第二问答否定神灵崇拜,确立理性原则;第三问答肯定司法公正,确立民本核心。这种"剥笋式"的论辩方式,直接影响《孟子》的对话体写作。曹刿每句回答均不超过十字,却包含判断词"未""弗"和结论词"也",形成独特的决断语气。

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间(jiàn,参与)、孚(fú,信用)、牺牲(祭祀用的牲畜)、狱(诉讼案件)

【文学常识】《左传》编年体特征、"春秋三传"比较、曹刿身份代表的士阶层崛起

【思想要点】"一鼓作气"战术背后的心理战原理、司法公正与战争合法性的关系

【艺术特色】对话推进叙事、对比手法运用、军事描写中的文学留白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肉食者鄙:__________

(2)小信未孚:__________

答案:

(1)目光短浅

(2)不能被信任

解析:需结合春秋时期社会阶层特征理解"鄙"的特定含义

二、主旨理解

题目:曹刿为何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以作战?

答案:司法公正最能体现统治者对民众的责任心,这是凝聚民心的根本,比物质恩惠和宗教仪式更具政治凝聚力。

解析:需联系西周以来"明德慎罚"的政治传统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曹刿论战》与《孙子兵法》对战争要素的认识差异

答案:《曹刿论战》强调政治基础决定战争合法性,《孙子兵法》侧重战略战术运用。前者体现儒家战争观,后者代表兵家思想。

解析:二者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道""术"层面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语言效果

答案:六字短句形成斩钉截铁的批判,通过"鄙"与"谋"的对比,既否定贵族政治能力,又暗示平民参政的合理性,为下文对话奠定基调。

解析:注意"鄙"在春秋时期的特殊政治含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