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捕蛇者说原文全文

捕蛇者说原文全文

时间:2025-11-24 18:34:19

捕蛇者说原文全文解析

《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通过捕蛇者蒋氏的遭遇,深刻揭露了中唐时期赋税苛政对百姓的残酷压迫。

原文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译文

永州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上有白色花纹,它接触过的草木都会枯死;咬到人,没有能抵抗的。

但捉到后制成干肉做药引,能够治疗麻风、痉挛、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寄生虫。

起初太医奉皇帝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的人,抵充他们的赋税。永州百姓争着去做这件事。

注释

黑质而白章:蛇皮黑色底上有白色花纹。质,底色;章,花纹。

腊(xī)之:制成干肉。腊,干肉,这里作动词。

大风:麻风病。挛踠(luán wǎn):四肢弯曲不能伸展的病。

赋其二:征收两次。赋,征收。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司马。当地百姓为逃避繁重赋税,甘愿冒死捕蛇。此文作于元和四年(809年),是作者"永州八记"外的重要社会写实作品。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问答体",通过捕蛇者自述展现赋税之毒甚于毒蛇。

2. 语言艺术:白描手法与夸张修辞结合,"触草木尽死"的描写极具视觉冲击力。

3. 思想内涵:揭示"苛政猛于虎"的主题,体现作者"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

4. 艺术特色:细节描写真实动人,蒋氏"吾祖死于是"的哭诉令人动容。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捕蛇者说》最震撼处在于用冷静笔调书写极端残酷。文中毒蛇"触草木尽死"的可怕特性,反成为百姓赖以生存的救命稻草。柳宗元巧妙运用对比:蛇毒致命却可抵赋税,赋税看似合法却吞噬人命。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正是中唐时期底层百姓生存困境的缩影。作者没有直接抒情,但"苛政猛于虎"的控诉力透纸背。

范文二

本文在叙事艺术上独具匠心。开篇详细介绍毒蛇特性,看似闲笔实为伏笔。后文捕蛇者"专其利三世"的陈述,与开头形成残酷呼应。最精妙的是结尾"又安敢毒耶"的反问,既完成叙事闭环,又让读者自然得出"赋税比毒蛇更可怕"的结论。这种"卒章显志"的手法,体现了柳宗元作为古文大家的深厚功力。

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腊(xī)、挛踠(luán wǎn)、瘘疠(lòu lì)

2. 文学常识:柳宗元"永州八记"与古文运动的关系

3. 艺术手法:白描、对比、卒章显志

4. 思想主旨:反映中唐社会矛盾,体现儒家仁政思想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黑质而白章:__________

(2)当其租入:__________

答案:

(1)底色和花纹

(2)抵充

二、主旨理解

问:"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揭示官府赋税比毒蛇更残酷的现实,体现作者对苛政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捕蛇者说》与《卖炭翁》反映社会问题角度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揭露官府剥削;不同点在于前者用特殊职业反映普遍问题,后者直接描写典型场景。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触草木尽死"的表达效果

答:夸张手法突出蛇的剧毒,为后文"赋敛更毒"的结论作铺垫,形成强烈反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