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泄不通小说金银花原文解析与鉴赏
本文围绕古典诗词《金银花》展开,通过原文呈现、白话翻译、深度注释及多维鉴赏,揭示其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读者可系统掌握该作品的文学价值、创作背景及应试要点。
《金银花》原文
【宋】范成大
忍冬清馥胜蔷薇,
庭院深深蝶不飞。
莫道花开如琐碎,
一枝先报早春归。
白话译文
金银花的清香胜过蔷薇,
幽深庭院里蝴蝶却未翩飞。
休说花朵开得细碎寻常,
这一枝已率先宣告早春回归。
逐句注释
忍冬:金银花别称,因其耐寒特性得名(rěn dōng)。
清馥:清新浓郁的香气(qīng fù),与蔷薇浓烈香味形成对比。
蝶不飞:以反常现象暗示春寒未尽,反衬花开之早。
琐碎:细碎平常(suǒ suì),此处为欲扬先抑的笔法。
报早春:运用拟人修辞,赋予花卉先知先觉的灵性。
创作背景
范成大致仕后隐居石湖,此诗作于淳熙十二年(1185)初春。时值政治失意,诗人通过观察庭院金银花,寄托对生命韧性的礼赞。南宋院体画风盛行,促使其以工笔手法捕捉细微物象。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起承转合分明,前两句铺陈场景,后两句转折立意。
2. 语言艺术:善用对比(蔷薇/忍冬)、反常(蝶不飞)、拟人(报春)三重手法。
3. 思想内涵:通过微小物象展现生命张力,体现宋人"格物致知"的哲学追求。
4. 意象系统:以金银花为核心意象,串联庭院、蝴蝶、早春等辅助意象。
鉴赏范文
范文一:物微意远的生命礼赞
范成大选取最不起眼的金银花入诗,却构建出宏大的精神宇宙。"忍冬"之名暗含人生况味,与诗人历经政治风雪后仍坚守节操形成互文。末句"一枝先报"的宣告,实则是自我生命价值的确认。这种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写法,正是宋诗理趣的典型体现。
范文二:反常合道的艺术辩证法
诗中"蝶不飞"的反常描写极具匠心。按常理春花引蝶,此处却以静态画面突出早春的料峭,反衬金银花傲寒独放的特性。这种"反常合道"的表现手法,与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的写法异曲同工,通过打破常规认知来强化艺术感染力。
应试重点整理
1. 关键词:清馥(qīng fù)、琐碎(suǒ suì)、忍冬(rěn dōng)。
2. 典故溯源:"报春"意象源自《荆楚岁时记》"梅花初绽,谓之报春"。
3. 意境特征:清新雅致中见刚健之气,体现南宋"清刚"诗风。
4. 修辞考点:拟人(报春)、对比(蔷薇/忍冬)、借代(以蝶代春)。
模拟试题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清馥"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清新浓郁的香气。此处特指金银花淡雅持久的香味特征。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莫道花开如琐碎"的深层意蕴。
答案:表面为金银花形小的辩护,实则表达微小事物同样蕴含伟大生命力的哲理,体现诗人反对以形貌取物的价值观。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本诗与陆游《梅花绝句》的报春意象。
答案:范诗突出"先知先觉"的灵性,陆诗强调"寂寞开无主"的孤高,二者同属托物言志,但精神向度不同。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本诗,论述传统文化中的"小大之辩"。
答案示例:金银花意象体现"道在蝼蚁"的哲学观,启示我们应突破形相局限,发现平凡事物的非凡价值,这种思想对当代浮躁社会具有警醒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