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长歌行古诗原文

长歌行古诗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4:19

长歌行古诗原文

引导语:汉乐府《长歌行》以自然意象喻人生哲理,劝诫世人珍惜光阴,奋发进取。本文包含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解析,助读者理解其艺术手法与思想内涵。

原文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青翠的葵菜,晨露等待阳光晒干。

温暖春天施恩惠,万物焕发光彩。

总担忧秋季来临,花叶枯黄凋零。

百条江河东流入海,何时能向西倒流?

年少时不勤奋努力,年老时只能空自悔恨。

注释

【青青】草木茂盛貌

【晞(xī)】晒干

【焜(kūn)黄】枯黄色

【华】同"花"

【徒】白白地

艺术手法:前八句铺陈自然兴衰,末二句点睛议论,形成强烈反差。

创作背景

汉代乐府机构采集民间歌谣,此诗约成于西汉。时值儒学兴盛,强调积极入世,诗中"惜时"主题与当时社会思潮相合。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三联写景,后两联抒情,遵循"兴-比-赋"传统

2. 意象:葵露、江河等自然物象构成完整隐喻系统

3. 哲理:通过不可逆的自然规律,揭示时间单向性

4. 语言:叠词"青青"增强韵律,"恐"字凸显心理张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长歌行》最动人处在于将抽象哲理具象化。园葵朝露的短暂存在,暗喻人生青春易逝;百川归海的壮阔景象,强化时间不可逆性。诗人用"焜黄"与"光辉"的色彩对比,形成视觉冲击,使末句警语更具震撼力。这种由物及人的思维方式,体现了汉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观察。

范文二

乐府诗特有的民间智慧在此诗中展现无遗。"少壮不努力"的直白劝诫,不同于文人诗的含蓄,却因前文的意象铺垫而显厚重。值得注意的是"恐"字的使用,既表达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又暗含主动把握时间的积极态度。这种忧患意识与进取精神的结合,正是汉代文化精神的典型特征。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焜(kūn)、晞(xī)、华(通"花")

2. 文学常识: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3. 核心意象:葵露(青春)、江河(时间)、秋节(衰暮)

4. 艺术手法:比兴、对比、哲理化抒情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

(1)焜黄:__________

(2)徒:__________

答案:

(1)枯黄色

(2)白白地

二、主旨理解

题目:"百川东到海"的隐喻意义是什么?

答案:比喻时间流逝不可逆转,强调生命的单向性。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末两句的劝诫艺术。

答案:前句设问制造悬疑,后句直陈后果,形成心理压迫感。用"少壮"与"老大"的时间对比,强化警世效果。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现实谈"少壮不努力"的当代意义。

答案示例:在知识更新加速的时代,青年时期的积累更显重要。诗中警示提醒我们:拖延懈怠将导致竞争力缺失,应把握青春黄金期提升自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