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房小说原文完整版: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解析
本文完整呈现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及深度解析,包含逐句翻译、典故注释、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分析,并附考试重点与鉴赏范文。
原文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
细雨斜风带来清晨微寒,淡烟疏柳装点晴日河滩。
入淮的洛水渐渐浩渺无边。
乳白茶沫浮在午间茶盏,蓼芽蒿笋摆成春日菜盘。
人间至味在于清淡欢愉。
注释
【媚晴滩】媚(mèi):装点;晴滩:雨后的河滩。
【雪沫乳花】宋代点茶时浮起的白色泡沫。
【蓼茸】蓼(liǎo)草嫩芽,宋代常见野菜。
【清欢】典出《庄子·刻意》"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指超脱物欲的愉悦。
创作背景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自黄州贬所调任汝州,途经泗州游南山时作。此时作者历经"乌台诗案"生死劫难,词中"清欢"之悟实为半生浮沉后的精神沉淀。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阕写景由近及远,下阕记事由物及理,符合宋词常规章法。
2. 语言:"媚""试"等动词活化景物,"雪沫乳花"以饮食细节见雅趣。
3. 思想:将道家"清静"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开创"生活禅"美学范式。
4. 艺术:白描手法与哲理升华结合,末句如禅宗偈语点破主题。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词人用舌尖体悟生命真谛。上阕"淡烟疏柳"的素净画面,实为心灵过滤后的景象呈现;下阕茶香蔬鲜的味觉体验,暗含对名利场的疏离。"清欢"非寡淡,而是历经繁华后的精神选择,这种将日常生活哲学化的表达,成为后世文人效仿的典范。
范文二
苏轼以饮食之道喻人生境界。全词看似记录寻常游宴,实则构建双重隐喻体系:自然意象中的"细雨""疏柳"暗示人生困境,而"午盏""春盘"则象征超脱之道。结尾七字如画龙点睛,将宋代士大夫"雅致生活"的理念提升至存在哲学的高度。
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蓼(liǎo)茸、清洛(luò)、雪沫(mò)
【文学常识】苏轼"以俗为雅"的创作主张、宋词上下阕功能分野
【意象分析】"细雨斜风"象征人生坎坷,"清欢"体现老庄思想
【名句理解】"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哲学内涵及历史影响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媚晴滩:__________
(2)试春盘:__________
答案:
(1)装点
(2)摆放
二、主旨理解
题目:简析"人间有味是清欢"体现的思想境界
答案:通过日常饮食感悟生命真谛,表达超脱功利、安享平淡的精神追求,反映苏轼历经磨难后的旷达心境。
三、表现手法
题目:分析"雪沫乳花浮午盏"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以视觉化手法描写茶汤细节,"雪沫"比喻新颖,"浮"字动态传神,将普通饮茶场景诗意化,体现"即俗即雅"的审美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