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杜甫原文解析与鉴赏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方面全面解析这首诗。
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齐鲁大地都能看见它青翠的山色。
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在这里,
山南山北分割出黄昏和清晨。
层云升起令我胸怀激荡,
睁大眼睛追寻归巢的飞鸟。
我一定要登上最高峰,
俯视群山,它们都显得那么渺小。
注释
岱宗:泰山别称,五岳之首。
齐鲁:春秋时齐国和鲁国所在地,今山东一带。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决眦:睁大眼睛。
会当:一定要。
凌:登上。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24岁时第一次漫游齐赵。当时诗人正值青春年少,胸怀大志,面对雄伟的泰山,写下这首充满豪情的诗篇。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
2. 语言:用词精准,动词"钟""割""荡""决"等极具表现力。
3. 思想:展现了青年杜甫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远大抱负。
4. 艺术特色:虚实相生,夸张手法运用得当。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望岳》最显著的特点是气势恢宏。开篇设问"岱宗夫如何",立即将读者带入对泰山的无限遐想。"齐鲁青未了"用空间的辽阔衬托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二句将泰山的神奇秀美和雄伟壮阔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会当凌绝顶"两句,既是写实,又是象征,表达了诗人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
范文二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青年时期的精神风貌。诗人笔下的泰山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种精神象征。"荡胸生曾云"既写实景,又暗示诗人胸中激荡的豪情。"决眦入归鸟"通过夸张手法表现诗人对泰山的向往。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写景升华为人生理想,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士子的精神追求。
关于《望岳》的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杜甫"诗圣"称号,盛唐时期代表诗人。
2. 重点字词:岱宗、造化、决眦、会当。
3. 艺术手法:夸张、对偶、虚实结合。
4. 思想内涵: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远大抱负。
5. 意象分析:泰山象征崇高理想,归鸟象征自由追求。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决眦:__________
(2)会当:__________
答案:
(1)睁大眼睛
(2)一定要
二、主旨理解
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睥睨一切的豪迈气概。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艺术特色。
答: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写大自然将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泰山,山南山北分割出黄昏和清晨,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和神奇秀美。
四、比较鉴赏
题目:《望岳》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在写景抒情上有何不同?
答:杜甫《望岳》写景雄浑壮阔,抒情含蓄内敛,重在表现理想抱负;李白《望庐山瀑布》写景飘逸灵动,抒情直白奔放,重在表现自然之美。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现实意义?
答示例:这句诗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攀登人生高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