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原文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4:19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原文解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一篇游记散文,通过记述游览褒禅山的经历,阐发了治学与处世的深刻哲理。文章以游山为喻,强调坚持与深思的重要性。

原文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

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最初在这座山下建屋居住,死后又葬在这里;因此后人就用"褒禅"来命名这座山。

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墓庐和禅院。距离禅院东面五里,有个叫华山洞的地方,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得名。

距离洞口一百多步,有块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只有"花山"二字还能辨认出来。

现在把"华"读作"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错了。

注释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

浮图:梵语"佛陀"的音译,这里指僧人。

慧褒:唐代高僧,以禅修著称。

庐冢:墓旁的房屋。

华山之阳:华山的南面。

仆道:倒在路上。

漫灭:模糊不清。

花山:即"华山","花"是"华"的古字。

创作背景

王安石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任舒州通判时游览褒禅山写下此文。当时他正处于政治生涯初期,对治学为政有着深刻的思考。文中借游山经历,阐发了治学要深入探究、为政要坚定执着的思想。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文章采用游记形式,由记游、议论两部分组成,记游为议论铺垫,议论深化记游内涵。

2. 语言特色:文字简练准确,叙述清晰有条理,议论精辟深刻。

3. 思想内涵:通过游山经历,提出"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和"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4. 艺术手法:以小见大,由具体游历引出普遍哲理;对比手法突出主旨。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游褒禅山记》展现了王安石散文的典型风格。文章开篇考证山名由来,体现其严谨的治学态度。记游部分看似平淡,实则为后文议论埋下伏笔。在探洞经历中,作者特别记述了"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却因随从劝阻而半途折返的遗憾,这一细节成为后文议论的关键。

议论部分由浅入深,从游山经验上升到治学为政的高度。王安石提出"深思而慎取"的主张,强调研究学问要追根溯源,不盲从旧说。更可贵的是他提出的"尽吾志"思想,认为做事要全力以赴,即使失败也无愧于心。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是王安石政治改革精神的写照。

范文二

《游褒禅山记》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寓理于事的表达方式。全文没有空洞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游山经历自然引出哲理思考。作者记述探洞过程时,对细节的把握尤为精到:火把将尽、同伴劝阻、中途退出,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经过作者提炼,成为论证"志"与"力"关系的绝佳例证。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又暗喻真理往往需要艰难探索才能获得。这种言简意赅的表达,体现了王安石散文"瘦硬通神"的艺术特色。文章结尾对碑文的考证,更彰显了作者"深思慎取"的治学态度,使全文思想一以贯之。

关于《游褒禅山记》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褒禅(bāo chán)、浮图(fú tú)、庐冢(lú zhǒng)、漫灭(màn miè)、音谬(yīn miù)

2. 文学常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领导"王安石变法"。

3. 知识要点:文章借游山经历阐发"深思慎取"的治学态度和"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4. 意象意境:山洞象征学问的深奥,火把象征探索的智慧,"险远"象征真理的难求。

5. 名句理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寓意深刻,说明伟大成就往往需要克服艰难才能取得。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浮图:__________

(2)漫灭:__________

答案:

(1)僧人

(2)模糊不清

解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浮图"特指僧人慧褒,"漫灭"形容碑文字迹。

二、主旨理解

问:"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表达了做事要全力以赴,即使未能达到目标也问心无愧的积极人生态度。

解析: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观点,体现了王安石重视主观努力的价值取向。

三、比较鉴赏

题目:《游褒禅山记》与苏轼《石钟山记》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是都采用记游与议论结合的方式;不同点是王安石重在说理,苏轼重在考证,王安石议论更系统,苏轼描写更生动。

解析:两文都是宋代游记散文的代表作,但体现了不同作者的个性特点。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递进式排比,强调非凡成就需要克服艰难;句式整齐有力,富有哲理;为下文议论铺垫。

解析:这句话是记游与议论的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深思而慎取"在当今学术研究中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在信息爆炸时代,学术研究更需要深入思考和谨慎取舍,避免盲从;要追根溯源,辨别真伪,保持独立思考。

解析:王安石的治学态度对当代学术研究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