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陌上花开徐志摩原文

陌上花开徐志摩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4:19

陌上花开徐志摩原文

引导语:徐志摩的《陌上花开》以细腻笔触描绘春日田野景象,通过花开花落的自然意象,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易逝与爱情无常的感悟。本文将呈现完整诗文、白话译文、创作背景及多层次解析。

原文

《陌上花开》

徐志摩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君若早归,妾必迎门;

君若迟归,花已飘零。

春风不解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田间小路上的野花开了,你可以慢慢回来。

你若早些归来,我定在门前相迎;

你若迟迟不归,花儿便已凋谢。

春风不懂言语,只将纷乱的花瓣吹过秋千。

注释

陌上:田间小路。"陌"读作mò,指乡间东西向道路。

缓缓归:化用吴越王钱镠典故,原句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乱红:纷飞的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秋千:古代闺阁游戏器具,暗指女子孤独等待。

创作背景

1924年徐志摩任教北京大学期间,与陆小曼陷入热恋。此诗作于南下讲学途中,既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又隐含对前妻张幼仪的愧疚。诗中"花已飘零"可能暗指二人婚姻的终结。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四行短章,前两句铺陈,后两句转折,形成期待与失落的张力。

2. 语言艺术:善用口语化表达,"可缓缓归矣"直接引用古语,质朴中见深情。

3. 意象运用:以"花开"喻爱情萌发,"花谢"指情感凋零,秋千意象暗示闺怨传统。

4. 情感表达:表面写春日怀人,实则透露出现代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代间的矛盾心理。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徐志摩将吴越王典故进行现代重构,在20字内完成叙事闭环。"君若迟归"与"花已飘零"形成残酷对应,时间差造成的遗憾,恰是其爱情诗的核心命题。末句"乱红飞过"的动态描写,使抽象的伤逝具象为可视画面,体现新月派"绘画美"主张。

范文二

诗中存在三重时间维度:花开时的期待、花谢后的怅惘、秋风中的追忆。诗人以"春风不解语"的拟人手法,将自然现象人格化,暗示沟通困境。这种"花语-人言"的错位,折射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情感表达上的时代困境。

关于《陌上花开》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陌(mò)、缓缓(huǎn huǎn)、乱红(luàn hóng)

文学常识:新月派诗歌特点、吴越王典故出处

意象体系:花开(生机)、花谢(消亡)、秋千(闺怨)

艺术特色:口语化表达、古典意象现代化、瞬间情感捕捉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陌上"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田间小路,特指东西走向的乡间道路

解析:需区分"陌"与"阡"的方位指向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春风不解语"的深层含义

答案:既写自然现象,又隐喻人与人之间的理解障碍

解析:注意拟人手法背后的时代心理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徐志摩与李商隐笔下"落花"意象的差异

答案:徐诗落花带有现代人的时间焦虑,李诗落花更多命运无常的感慨

解析:需结合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分析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君若迟归,花已飘零"的艺术效果

答案:用假设句式构建因果关系,"迟"与"已"形成时间压迫感

解析:注意虚词在诗意表达中的作用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本诗理解"等待"的现代意义

答案示例:现代社会的等待更具时效性特征,错过即意味着不可逆的失去

解析:需将古典意象置于当代语境阐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