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花城谢怜肉车原文微博版

花城谢怜肉车原文微博版

时间:2025-11-24 18:34:28

《花城谢怜》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

本文解析唐代诗人李商隐以花城谢怜为主题的七言绝句,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鉴赏,揭示诗中隐喻的仕途失意与生命哲思。

原文

花城谢怜

【唐】李商隐

花城柳陌正芳菲,玉勒雕鞍去不归

谢墅庾楼空月色,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

繁花似锦的城郭柳径正当绚烂

华美车马一去不返再难追寻

谢家别墅庾公楼台空余冷月

怜惜君子因何漂泊至天涯尽头

注释

【花城柳陌】指长安春日胜景,"陌"读mò,道路之意

【玉勒雕鞍】借代贵族车驾,典出《世说新语》"金鞍玉勒"

【谢墅庾楼】用东晋谢安别墅与庾亮南楼典故,暗示豪族衰败

【空月色】以月之永恒反衬人事无常,属李商隐典型意象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中六年(852年),李商隐时任盐铁推官。经历牛李党争牵连,目睹长安权贵更迭,借咏花城抒写对政治漩涡的疏离感。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转虚写,形成"乐景哀情"反差

2. 语言特色:四句皆用主谓结构,"正芳菲""去不归""空月色""到天涯"形成递进式衰减

3. 思想内涵:通过"谢怜"双关,既写花谢之景,又抒才士不遇之悲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玉勒雕鞍"的贵族意象与"空月色"的寂寥场景形成强烈对比。李商隐巧妙化用六朝典故,将谢安、庾亮等历史人物的命运投射到当下,揭示权力场中"去不归"的永恒悲剧。末句"何事到天涯"的诘问,实为诗人对自身漂泊命运的终极追问。

范文二

"花城"作为核心意象具有三重象征:表面写长安春色,中层喻指政坛浮华,深层暗示生命荣枯。第三句"空月色"的"空"字堪称诗眼,既写物理空间的空旷,又抒心理层面的虚无,与王维"空山新雨后"的禅意不同,此处更侧重现世幻灭感。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陌(mò)、勒(lè)、墅(shù)、庾(yǔ)

2. 文学常识:李商隐属晚唐"小李杜",善用典故称"獭祭鱼"

3. 艺术手法:借代(玉勒雕鞍)、双关(谢怜)、反衬(芳菲与空月)

4. 思想主旨:通过都市盛衰写士人命运的无常感

重点试题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柳陌:__________

(2)空:__________

答案:

(1)柳树成荫的道路

(2)徒然/只剩余

二、主旨理解

问:"谢墅庾楼空月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通过历史建筑与永恒月色的对照,抒发对权贵昙花一现的讽刺,暗含自身政治失意的悲凉。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诗与杜牧《金谷园》在历史观上的异同

答案:两诗都借古迹抒怀,杜诗侧重繁华易逝的慨叹,李诗更强调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怜君何事到天涯"的艺术效果

答:以设问句式收束全诗,"怜"字既指花谢之怜,又含身世之怜,将物我情感交融推向高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