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内留香金银花露原文车版本
引导语:本文围绕古诗《菊内留香》展开,解读其语言艺术与哲理内涵,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
原文
《菊内留香》
唐·无名氏
金蕊银苞霜里开,
暗香浮动月黄昏。
莫嫌菊小花容瘦,
留得清芬满乾坤。
译文
金色花蕊银色花苞在寒霜中绽放,
幽香在月下黄昏时悄然弥漫。
不要嫌弃菊花娇小花形清瘦,
它留下的清香却能充盈天地。
注释
金蕊银苞:指菊花金色花蕊与银色花瓣的形态特征。
霜里开:强调菊花傲霜开放的品格。
暗香浮动:化用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句,突出香气幽微。
清芬:双关语,既指花香,又喻高洁品格。
满乾坤:夸张手法展现精神影响力的广远。
创作背景
唐代咏菊诗盛行,此诗或为中晚唐时期文人托名之作。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常借菊明志,表达坚守节操的精神追求。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两句写实,后两句议论,符合咏物诗"物-情-理"的三段式结构。
2. 语言艺术:"金蕊银苞"的色彩对比,"暗香浮动"的嗅觉通感,构成多维审美空间。
3. 思想内涵:通过菊花"小"与"满"的辩证关系,阐发微小事物亦可产生深远影响的哲理。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霜里开"三字最具张力,既写菊花开放的自然时节,又暗喻恶劣环境中的精神坚守。诗人将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通过"满乾坤"形成超验连接,使具体的物象升华为永恒的道德象征。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处理,正是中国咏物诗"即物即理"传统的典型体现。
范文二
作品通过否定句式"莫嫌"实现价值反转,将世俗审美中的"瘦小"转化为精神层面的"丰盈"。金银花露的意象设计颇具匠心:金色象征高贵,银色隐喻纯洁,而"露"的短暂存在与"留香"的持久影响形成时间维度上的对照,构成物质短暂性与精神永恒性的深刻对话。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蕊(ruǐ)、苞(bāo)、芬(fēn)、乾坤(qián kūn)
2. 文学常识:咏物诗传统、唐代咏菊诗的发展脉络
3. 艺术手法:通感、夸张、托物言志
4. 意象系统:菊-霜-月构成的清冷意象群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暗香:__________
(2)乾坤:__________
答案:
(1)幽微的香气
(2)天地宇宙
二、主旨理解
题目: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通过菊花虽小却能留香的特点,说明精神价值不取决于外在形态,而在于内在品格的深远影响。
三、比较鉴赏
题目:本诗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咏菊有何不同?
答案:陶诗侧重隐逸之趣,本诗强调精神感召力;陶诗是田园生活的即景,本诗是哲理思考的升华。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留得清芬满乾坤"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启示人们应当注重精神修养的培育,即使个体力量微小,其高尚品格也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