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骑蛇难下(双)原文完整版

骑蛇难下(双)原文完整版

时间:2025-11-25 09:00:03

骑蛇难下(双)原文完整版

引导语:本文解析民间流传的寓言诗《骑蛇难下》,通过原文、译文及深度解读,揭示其蕴含的人生困境与处世智慧。

原文

《骑蛇难下》
无名氏

毒鳞森森踞要津,
妄跨长虫欲驾云。
方知骑背难为计,
进退维谷噬自身。

译文

毒蛇盘踞在险要路口,鳞片森然可怖,
有人妄图骑上蛇背像腾云般前行。
刚骑上才明白已无计可施,
进退两难之际反遭蛇咬噬。

注释

【毒鳞森森】"森森"形容蛇鳞密集可怖,"要津"喻关键位置。

【驾云】典出《庄子·逍遥游》,此处反用典故讽刺不自量力。

【进退维谷】语出《诗经·大雅》,描写陷入两难境地。

末句"噬自身"三字采用倒装手法,突出自食恶果的戏剧性。

创作背景

该诗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广笑府》,属民间讽刺文学。明中叶社会阶层固化,大量寒门士子欲攀附权贵反遭倾轧,此诗正是对此现象的隐喻。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四句形成"设境-行动-顿悟-结局"的完整叙事链。

2. 语言艺术:"森森""妄跨"等词兼具视觉冲击与批判力度。

3. 思想内涵:揭示投机取巧者终将自陷困局的人生哲理。

4. 表现手法:将抽象社会现象具象化为骑蛇场景,意象奇警。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寓言诗以惊人的想象力构建隐喻空间。蛇作为传统阴险符号,与"要津"的空间意象结合,暗示权力体系的危险性。"驾云"的夸张反衬出投机者的狂妄,而"噬自身"的结局则完成因果闭环。诗人通过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喻指,使短短四句具有极强的现实批判力。

范文二

诗歌展现了中国寓言"以小见大"的典型智慧。骑蛇动作本身充满荒诞感,却精确对应着明代寒士攀附阉党的历史现实。"方知"二字构成叙事转折,体现民间文学特有的顿悟式表达。结尾的肉体痛苦转化为精神警醒,使讽刺效果直达人心。

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注音】要津(yāo jīn)、长虫(cháng chong)、噬(shì)

【文学常识】明代讽刺文学特征、寓言诗发展脉络

【核心意象】"蛇"的多重象征:险恶环境/权力诱惑/自身欲望

【哲理启示】对投机心理的批判与处世分寸的把握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踞要津:盘踞在关键位置

(2)妄跨:不自量力地骑乘

二、主旨理解

问:全诗通过什么形象揭示人生哲理?

答:通过骑蛇者从狂妄到遭噬的过程,揭示投机取巧终将自食恶果的道理。

三、表现手法

问:赏析"进退维谷噬自身"的艺术效果

答:化用典故与白描结合,"噬"字动态呈现结局,具有视觉冲击力。

四、拓展运用

问:该诗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答:警示人们认清现实风险,避免被诱惑蒙蔽而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