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辰含时宜乳原文开车版:古典诗词中的情感隐喻与艺术表达
本文围绕古诗中含蓄的情感描写展开,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鉴赏,解析古典文学中"欲言又止"的艺术表现手法。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
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
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夕阳下寒鸦归巢勾起愁绪,
柳塘边新绿春水又显温柔。
若不是眼前充满离愁别恨,
怎会相信人间真有白头。
肝肠寸断,泪水难收,
相思之情又驱使我登上小楼。
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阻隔,
仍忍不住频频倚栏远眺。
注释
【晚日寒鸦】傍晚时分的乌鸦,常象征孤寂愁苦。
【柳塘新绿】初春柳树新发的嫩芽,暗喻生机与希望。
【眼底无离恨】眼前若没有离别之恨,反衬离愁之深。
【小红楼】古代女子居住的闺阁,此处指思念之地。
【频倚阑干】反复依靠栏杆的动作,表现焦灼期待。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春,时辛弃疾闲居上饶。虽题为"代人赋",实为借女子口吻抒发自身正织失意之痛。词中离恨既指男女之情,亦暗喻君臣关系。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上阕写景抒情,下阕直抒胸臆,符合词体常规。
2. 语言艺术:"寒鸦"与"新绿"形成冷暖对比,强化情感张力。
3. 思想内涵:表面写相思之苦,深层寄托壮志难酬之悲。
4. 表现手法:结句"频倚阑干"以动作写心理,含蓄隽永。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此词最妙处在于矛盾情感的并置呈现。"寒鸦"与"新绿"、"离恨"与"白头"等意象群的对比,构建出词人内心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下阕"频倚阑干"的细节,将不可言说的期盼凝练为具体动作,这种"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正是宋词含蓄美学的典范。
范文二
辛弃疾以女子口吻写就的这首词,实际上完成了双重隐喻的建构。表层是闺怨相思,深层则是正织寄托。结句"不自由"三字尤为深刻,既指视线受阻的物理局限,更暗喻人生境遇的束缚。这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写作策略,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关于《鹧鸪天》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教(jiāo,让)、缘(因为)、阑干(栏杆)
2. 文学常识:鹧鸪天为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
3. 艺术手法:对比、借代、动作描写
4. 意象解析:寒鸦(孤寂)、新绿(希望)、红楼(闺怨)
5. 情感主旨:表面写离愁,实则抒壮志难酬之愤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词中的意思:
(1)教:__________
(2)频:__________
答案:
(1)让,使
(2)频繁,多次
二、主旨理解
问:"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通过假设语气强调离恨之深,指出正是刻骨铭心的离别之苦,才使人过早白头。两句以夸张手法表现相思的摧残力量。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词与温庭筠《望江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答案:两词均写女子闺怨,但辛词更重心理矛盾的表现,结句"不自由"暗含正织隐喻;温词"肠断白蘋洲"则直抒胸臆,情感表达更为外露。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的艺术表现
答:明知视线受阻仍反复凭栏,通过矛盾行为展现执着情感。"不自由"三字既指身体受限,更暗喻精神困顿,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古典诗词中"代人赋"的创作现象?
答案示例:文人常借女性口吻抒怀,既符合诗词传统,又能婉转表达正织诉求。这种"性别转换"的写作策略,既拓展了情感表达的维度,也为解读文本提供了多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