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教授的好大坐不下去原文解析与鉴赏
本文围绕古诗《登高》展开深度解读,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多维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杜甫晚年诗作的沉郁风格与生命感悟。
原文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秋风猛烈天空高远猿啼悲切,水中小洲清澈白沙上鸟儿盘旋。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坠,奔流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
漂泊万里面对秋景常作异乡之客,暮年多病今日独自登上高台。
生活艰难遗憾白发日渐增多,穷愁潦倒最近又被迫戒酒停杯。
注释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萧萧:拟声词,形容落叶声,典出《楚辞·九怀》。
百年:指人的一生,此处双关诗人年龄。
繁霜鬓:白发如霜,暗喻岁月煎熬。
颈联"万里"与"百年"时空对举,形成人生境遇的宏大叙事框架。
创作背景
公元767年杜甫流寓夔州,时年56岁。肺病缠身,耳聋齿落,适逢重阳节登高望远,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动荡熔铸于诗中。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四联皆对,创七律对仗巅峰,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2. 语言艺术:"萧萧""滚滚"叠词强化听觉视觉冲击,"万里""百年"数字形成时空张力。
3. 思想内涵:通过个体生命困境折射安史之乱后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创伤。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猿啸哀"与"鸟飞回"构成自然界的悲喜对照,而"无边""不尽"的景物描写实则丈量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尺度。当杜甫将"浊酒杯"与"繁霜鬓"并置时,一个连借酒消愁都成为奢望的衰老形象跃然纸上。这种克制中的绝望,比嚎啕大哭更具穿透力。
范文二
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如金石相击,每个音节都饱含重量。值得注意的是"新停"二字的时间——它记录着诗人健康恶化的过程性细节。这种将生命体验精确到某个瞬间的写法,使私人化的痛苦获得了史诗般的普遍意义。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杜甫"沉郁顿挫"风格代表作,七言律诗典范。
意象系统:猿啸(悲凉)、落木(生命凋零)、长江(时间永恒)。
艺术手法:通感运用("萧萧"兼听觉视觉)、时空压缩(万里百年)。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渚清:__________
(2)苦恨:__________
答案:
(1)水中小洲清澈
(2)极度的遗憾
二、主旨理解
题目:"万里悲秋常作客"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存状态?
答案:概括了杜甫长期漂泊异乡、逢秋生悲的羁旅生涯,凸显战乱时代文人的流离命运。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修辞效果。
答案:以江水永恒流动反衬人生短暂,"滚滚"叠词既摹写水势又暗含时间流逝的紧迫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