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阴阳大乐赋原文及翻译
《天地阴阳大乐赋》是唐代著名医学家、道家学者孙思邈所著的一篇探讨阴阳和谐与生命之道的赋文。文章以道家哲学为基础,阐述天地阴阳相生相化的自然规律,揭示人体与宇宙的深层联系。读者可通过原文、译文及解析,理解唐代道家思想对生命哲学的独特诠释。
原文
《天地阴阳大乐赋》·孙思邈
上阕: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阴阳交泰,百骸俱伸。
下阕: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天地间气息交融,万物得以孕育生长;
阴阳二气和谐相通,身体百骸舒展通畅。
那幽深的生命之门,是天地的根本所在;
它绵延不绝似有若无,作用无穷却不见劳损。
注释
氤氲(yīn yūn):指天地阴阳二气交融的状态。
化醇:孕育生成,指万物在和谐环境中生长。
交泰:阴阳二气和谐相通。《周易》泰卦有"天地交而万物通"之说。
玄牝(xuán pìn):出自《老子》,指孕育万物的母性力量。
绵绵若存:形容道的作用持续不断却又难以察觉。
创作背景
孙思邈生活在隋唐之际,长期隐居终南山研究医道。此文作于其晚年,融合了《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与《道德经》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唐代道医合流的学术特色。当时社会盛行炼丹求仙之风,孙思邈却主张顺应自然之道。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传统赋体上下阕结构,上阕写宏观宇宙,下阕论生命本质。
2. 语言风格:凝练含蓄,多用《周易》《老子》典故,具有典型道家语言特征。
3. 思想内涵:强调阴阳平衡是生命之本,主张顺应自然而非强求长生。
4. 艺术特色:意象宏大而意蕴深邃,将医理与哲理完美融合。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孙思邈以医者视角解读道家哲学,在《天地阴阳大乐赋》中构建了独特的生命观。文中"氤氲""交泰"等意象,既描绘了宇宙生成图景,又暗喻人体气血运行。作者将《老子》"玄牝"概念医学化,指出生命本源如同天地根基,这种天人相应的思想,体现了唐代医学理论的哲学高度。
范文二
此赋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其辩证思维的语言表达。"绵绵若存"四字,既形容道的永恒性,又暗示其虚无性;"用之不勤"在肯定道的作用同时,强调其自然无为的特性。这种对立统一的表述方式,生动展现了道家"有无相生"的思维方式,使抽象哲理具象可感。
关于《天地阴阳大乐赋》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氤氲(yīn yūn)、玄牝(xuán pìn)、交泰、化醇
2. 文学常识:孙思邈的"药王"称号,本文的道医结合特色
3. 知识要点:文中引用的《周易》《老子》典故
4. 意象意境:玄牝之门的象征意义,阴阳意象的双重内涵
5. 思想主旨:自然无为的生命观,天人相应的医学理论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化醇:__________
(2)交泰:__________
答案:
(1)孕育生成
(2)阴阳二气和谐相通
二、主旨理解
题目:"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强调生命本源与宇宙根源的同一性,体现道家"道生万物"的宇宙观。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文与《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异同
答案:同:都主张阴阳平衡;异:本文更侧重哲学层面的探讨,《内经》偏重医学应用。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艺术表现
答案:用矛盾修辞法形容"道"的特性,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体现道家辩证思维。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本文"阴阳交泰"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答案示例:提醒人们重视身心平衡,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内在和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