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奏的奏章,以真挚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陈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仕的苦衷。文章语言恳切,结构严谨,被誉为古代奏章的典范之作。
原文
陈情表
作者: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译文
臣李密上言:臣因命运坎坷,早年遭遇不幸。
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四岁时,舅舅强迫母亲改嫁。
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弱小,亲自抚养我。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伶仃,直到长大成人。
既没有叔伯,也没有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外面没有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孤独无依,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
而祖母刘氏长期患病,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汤药,从未间断。
注释
险衅(xìn):命运坎坷。险,艰难;衅,灾祸。
夙(sù)遭闵凶:早年遭遇不幸。夙,早;闵凶,忧患凶险。
见背:指父亲去世。背,背离。
舅夺母志:舅舅强迫母亲改嫁。夺,强迫改变。
愍(mǐn):怜悯。
躬亲:亲自。
期(jī)功:古代丧服名称,指近亲。
茕茕(qióng)孑立:孤独无依的样子。
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吊,慰问。
婴:缠绕。
蓐(rù):草席,指床铺。
创作背景
李密早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多次征召李密出仕。李密因祖母年迈多病,无人奉养,上《陈情表》陈情,请求暂缓应召。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最终打动了晋武帝。
作品解析
1. 结构严谨:文章以"臣密言"开头,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2. 语言恳切:文章多用短句,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
3. 逻辑严密:李密从自己的身世、祖母的养育之恩、目前的困境等方面,层层递进,论证自己不能应召的理由。
4. 艺术特色:文章善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陈情表》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其真挚的情感。李密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不幸的身世和祖母的养育之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和对朝廷的忠诚。这种情与理的完美结合,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范文二
从艺术表现来看,《陈情表》堪称古代奏章的典范。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简洁有力。李密善用对比手法,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突出了自己的孤苦无依。排比句的运用,如"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关于《陈情表》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与读音:
险衅(xìn)、夙(sù)遭闵凶、愍(mǐn)、茕茕(qióng)、期(jī)功、蓐(rù)
文学常识:
《陈情表》是西晋李密的作品,属于奏章类文体,被誉为古代奏章的典范。
知识要点:
1. 李密上《陈情表》的目的是请求暂缓应召出仕。
2. 文章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与理完美结合。
意象意境:
文章通过"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意象,营造出孤独无依的意境。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夙遭闵凶:__________
(2)茕茕孑立:__________
答案:
(1)早年遭遇不幸
(2)孤独无依的样子
二、主旨理解
1、问:《陈情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和对朝廷的忠诚,以及不能应召出仕的苦衷。
三、句子赏析
题目: 赏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表达效果。
答: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作者的孤独无依,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拓展运用
题目: 《陈情表》中体现的孝道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
答示例: 《陈情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要重视亲情,关爱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