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姜可金银花露原文全集版

姜可金银花露原文全集版

时间:2025-11-24 18:56:02

姜可《金银花露》原文全集解析:诗意、药理与人文的交融

本文完整呈现清代医家姜可《金银花露》诗作,通过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多维解析,揭示其融合中医药理与田园诗意的独特价值。

原文

金银花露

清·姜可

采采金藤趁晓晴,

铜甑蒸得玉壶清。

三春露浥花魂醒,

一盏香分药气平。

解愠何须调五味,

祛炎自可胜千苓。

山中岁月无今古,

长伴松风涧水声。

译文

清晨采摘金银花藤趁着晴好天气,

用铜甑蒸制出澄澈如玉的花露。

三春的露水浸润使花魂苏醒,

一盏花露的香气调和药性平和。

消解烦热不必依赖五味调料,

祛除炎症自然胜过千百味茯苓。

山中的岁月不分古今,

永远伴随着松风与涧水之声。

注释

金藤:金银花藤蔓的古称,因其花色黄白相间如金银。

铜甑(zèng):古代蒸馏器具,体现传统制药工艺。

浥(yì):浸润,暗含《诗经·召南》"厌浥行露"的典故。

解愠(yùn):化用《孔子家语》"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千苓:夸张修辞,突处进银花清热解毒功效之强。

创作背景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姜可隐居皖南采药时所作。当时江淮地区疫病流行,民间多用金银花露防治,诗人结合医者视角与隐逸情怀创作此诗。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四句写制作过程,后四句述药理功效,尾联突然转入超脱时空的隐逸之境。

2. 语言艺术:"玉壶清"与"药气平"形成视觉与嗅觉的通感,"花魂醒"赋予植物拟人化生命。

3. 思想内涵:将中医药用价值提升至"山中无今古"的哲学高度,体现道法自然的养生观。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铜甑蒸得玉壶清"七字凝练展现传统制药智慧。铜甑代表匠器之拙,玉壶象征成品的精纯,器物转换间暗含"化俗为雅"的升华过程。尾联突然转入永恒的山林意境,使具体的制药活动获得超越时空的意义,这种从具象到抽象的跳跃,正是姜可作为医家诗人的独特思维。

范文二

"解愠何须调五味"句体现姜可的药食同源思想。将金银花露与五味调料对比,既强调其药用价值,又暗含对世俗口腹之欲的否定。这种表述方式既符合医家身份,又渗透着隐士对简朴生活的推崇,使药理说明兼具人生哲理的深度。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姜可,清初儒医,著有《山林医话》,诗作多融合医理与隐逸情怀。

关键字词:浥(浸润)、甑(蒸馏器)、愠(烦热)、苓(茯苓)。

意象体系:金银花(清热解毒)、松风涧水(隐逸生活)、铜甑玉壶(工艺与成品的对照)。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采采金藤趁晓晴"中"采采"的意思

答案:反复采摘的样子,出自《诗经·芣苢》"采采芣苢"。

解析:双字叠用既表动作重复,又增强韵律感。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诗中体现的中医思想

答案:强调自然药物的纯净功效("一盏香分药气平"),主张简朴养生("解愠何须调五味"),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医学观。

解析:需结合诗句与中医理论作答。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山中岁月无今古"的哲理意味

答案:将具体的制药活动升华为永恒的自然之道,既表达隐逸之趣,又暗含中医药理超越时代的价值。

解析:注意时空意象的象征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