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帐中香金银花露原文全集

帐中香金银花露原文全集

时间:2025-11-24 19:32:02

帐中香金银花露原文全集

《帐中香金银花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闺怨诗,通过描绘帐中熏香与金银花露的意象,含蓄表达女子孤寂之情。本文将呈现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入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其艺术手法与情感内核。

原文

帐中香金银花露

唐·李商隐

帐中香烬暗,

金井露华浓。

欲卷珠帘看,

又恐惊秋容。

译文

帐中熏香的灰烬渐渐暗淡,

井栏边的金银花沾满浓露。

想要卷起珠帘向外眺望,

又怕惊扰了这秋日的容颜。

注释

香烬(jìn):熏香燃尽后的残灰,暗示时间流逝与孤独。

金井:雕饰华丽的井栏,常指宫廷或贵族居所。

露华:露水的光华,象征短暂易逝的美好。

秋容:既指秋景,亦隐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末二句通过"欲卷""又恐"的矛盾心理,刻画女子敏感脆弱的心绪。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李商隐晚年,正值唐王朝衰微之际。诗人长期沉沦下僚,借闺怨题材隐晦抒写正织失意。诗中"金井"意象暗指宫廷,折射对仕途的怅惘。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两句铺陈静物,后两句转入心理描写,形成由物及人的递进。

2. 语言艺术:"暗""浓"二字以视觉通感强化氛围,"惊"字拟人化表现小心翼翼的情态。

3. 思想内涵:表面写女子闺怨,实则寄托诗人对时代衰落的忧思,体现"寄托遥深"的创作特点。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李商隐以"帐中香"起笔,构建封闭的视觉空间。香烬的黯淡与花露的晶莹形成冷暖对照,暗示美好事物的不可持久。"欲卷又恐"的踌躇,将外部秋景与内心愁绪勾连,达到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境界。

范文二

此诗最具匠心处在于双重意象的运用。金银花露既是自然物象,又暗喻女子泪痕;秋容既指萧瑟景色,亦指红颜迟暮。这种"意象叠加"的手法,使二十字的小诗承载多重情感维度,体现李商隐"深情绵邈"的独特诗风。

关于《帐中香金银花露》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烬(jìn)、金井(宫廷意象)、露华(典故出自《楚辞》)。

艺术手法:通感修辞、意象叠加、托物言志。

主旨理解:表面闺怨,实则寄托身世之悲与时代感慨。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露华"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露水的光泽,象征短暂易逝的美好事物。

二、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又恐惊秋容"的表达效果。

答案:通过拟人手法,将秋景人格化,表现主人公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增强诗歌的抒情张力。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此诗与温庭筠《菩萨蛮》的闺怨描写差异。

答案:李诗含蓄隐晦,善用意象寄托;温词秾艳直白,侧重服饰器物铺陈。二者体现"李深温密"的不同风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