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古文】《北冥有鱼》原文及翻译(庄子)

【古文】《北冥有鱼》原文及翻译(庄子)

时间:2025-11-20 16:03:31

【古文】《北冥有鱼》原文及翻译(庄子)

《北冥有鱼》是《庄子·逍遥游》的开篇名段,以奇诡的想象阐发自由与超越的哲学思想。本文包含原文、白话翻译、注释及多维解析,助读者理解庄子笔下的鲲鹏意象与道家境界。

原文

《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

鲲的体型庞大,不知有几千里。

它变化为鸟,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宽阔,不知有几千里;

振翅高飞时,翅膀如同垂挂天际的云。

这只鸟在海风激荡时,便飞往南海。

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巨池。

注释

【北冥】北海。"冥"通"溟",指幽深水域。

【鲲】传说中的巨鱼,庄子虚构意象。

【怒而飞】"怒"指奋力振作,非愤怒之意。

【垂天之云】比喻鹏翼遮蔽天日的壮观景象。

【海运】海气运动引发的飓风,暗喻自然伟力。

艺术表现:以夸张尺度与变形手法,构建超越现实的宇宙图景。

创作背景

战国中期社会动荡,庄子拒绝楚威王相位,隐居著书。此文成于其思想成熟期,通过鲲鹏寓言否定世俗价值体系,主张精神绝对自由。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由静态描述到动态飞跃,空间从北海拓展至南海,形成宏大的叙事框架。

2. 语言特色:善用递进式夸张("不知其几千里"重复出现),强化视觉冲击力。

3. 思想内核:鲲鹏变形象征突破物理限制,暗喻人应超越认知局限。

4. 艺术创新:首次将神话元素哲学化,开创"以寓言明道"的表述传统。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庄子的鲲鹏意象打破了《山海经》式的地理实录传统。当他说"不知其几千里"时,并非强调具体尺度,而是通过模糊的巨量感消解认知边界。垂天之云的比喻尤为精妙,将实体翅膀虚化为气象景观,暗示物我界限的可逾越性。这种对确定性的消解,正是道家"齐物"思想的文学投射。

范文二

文中隐藏着严密的动力系统:鲲化鹏需借助水的托举,鹏徙南冥需等待海运。这揭示庄子自由观的辩证性——绝对自由需顺应自然规律。与后世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的主动进取不同,庄子的鹏鸟体现被动中的主动,这种"有待逍遥"的哲学,在战国诸子中独树一帜。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冥(míng)、鲲(kūn)、怒(通"努")、徙(xǐ)

2. 文学常识:出自内篇《逍遥游》,代表道家浪漫主义文风

3. 意象分析:鲲鹏象征生命形态的可变性,海运暗喻时势机缘

4. 哲学关联:与《齐物论》"天地一指"思想形成互文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怒而飞:__________

(2)天池:__________

答案:

(1)奋力振作

(2)天然形成的巨池

解析:"怒"在古文多指气势强盛,此处不可理解为情绪。

二、主旨理解

题目:鲲鹏变化揭示了什么哲理?

答案:生命形态具有可超越性,人应突破自身局限追求精神自由。

解析:需结合庄子"乘天地之正"的哲学主张作答。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北冥有鱼》与《诗经·玄鸟》中的鸟类意象差异。

答案:庄子的鹏鸟是哲学载体,强调变形与超越;《玄鸟》中的商族图腾鸟具历史叙事功能,体现祖先崇拜。

解析:神话思维与哲学思维的文学呈现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