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使至塞上》原文及深度解析(王维)
引导语:王维《使至塞上》以边塞风光为载体,展现盛唐气象与诗人孤寂超然的心境。本文涵盖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多维鉴赏,助读者深入理解诗中雄浑意境与哲理内涵。
原文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出使边关,途经属国已过居延。
如蓬草飘出汉家要塞,似归雁飞入胡地苍穹。
浩瀚沙漠孤烟笔直,黄河尽头落日浑圆。
萧关遇见侦察骑兵,告知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注释
【单车】轻简车驾,暗含孤寂意味。
【属国】典出《汉书》,指归附的边疆政权。
【征蓬】以飘转蓬草自喻,凸显漂泊无定("蓬"读péng)。
【孤烟直】唐代烽火台白昼燃狼粪示警,其烟直上不散。
【候骑】侦察骑兵("骑"读jì)。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旨慰劳河西将士。时值唐军大破吐蕃,诗人西行途中目睹塞外奇景,将个人际遇与家国情怀熔铸为诗。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四句叙事,后四句写景,末二句转合,符合起承转合传统。
2. 语言艺术:"直""圆"二字以几何图形状物,开创"诗中有画"之境。
3. 思想内涵:表面写边塞壮美,实则暗含"无我之境"的禅理体悟。
4. 意象运用:孤烟、落日等意象构成空间张力,体现盛唐雄浑美学。
鉴赏范文
范文一:大漠图景的哲学升华
诗中"孤烟直"与"落日圆"形成绝对垂直与完美的几何构图,这种超越经验的纯粹形式,实为诗人对宇宙秩序的直观把握。王维将禅宗"现量境"的观照方式融入诗歌创作,使物理现象升华为形而上的存在图式。清人赵殿成评此联"得漠北之神",正指其超越地域限制的永恒美感。
范文二:双重身份的文本张力
作为朝廷使臣与隐逸诗人的复合体,王维在诗中呈现微妙矛盾。"征蓬""归雁"暗含身世飘零之感,而"都护在燕然"又彰显国家威严。这种个人与集体的对话,折射出盛唐文人"功成身退"的理想。明代胡应麟特别激赏颈联,认为其"句句堪画"却"画不能尽",道出了诗画界限的深刻命题。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此诗代表盛唐边塞诗向山水诗的过渡,体现王维"诗佛"风格。
2. 关键字词:"属国"指附属国、"候骑"读jì、"燕然"用东汉窦宪典故。
3. 意象分析:孤烟象征戍边将士,长河落日隐喻帝国气象。
4. 艺术特色:白描手法与空间构图并重,开创"以禅入诗"新境界。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征蓬:__________
(2)候骑:__________
答案:
(1)飘飞的蓬草,喻漂泊生涯
(2)侦察骑兵
二、主旨理解
题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何体现盛唐气象?
答案:通过绝对垂直与完美的圆形构图,展现帝国疆域的壮阔稳定,视觉冲击中暗含对国家秩序的礼赞。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王维《使至塞上》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答案:同写边塞,岑参多动态战争描写,王维侧重静态空间经营;岑诗充满英雄主义,王诗渗透宇宙意识。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萧关逢候骑"的转折作用。
答案:此句由写景转入叙事,通过侦察兵的出现打破画面静止感,暗示边疆战事的存在,形成"闲笔不闲"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