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时间:2025-08-18 08:15:01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过故人庄》是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乡村访友的闲适场景,展现了盛唐时期隐逸生活的恬淡之美。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析,并梳理考试高频考点。

原文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备好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村边绿树环绕,城外青山连绵。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举杯闲谈农事桑麻。

约定等到重阳佳节,再来一起观赏菊花。

注释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黍”读shǔ,指黄米饭。

合:环绕,形容绿树掩映村庄的静谧。

轩:窗户。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桑麻:借指农事,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典故。

就菊花:赏菊。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期。诗人屡试不第后转向田园,与乡野友人交往密切。诗中“故人”或指同隐的农夫张五,展现了盛唐文人“亦官亦隐”的生活理想。

作品解析

结构:以访友为线索,按“应邀—赴约—畅谈—再约”展开,层次分明。

语言:白描手法,用“合”“斜”等动词活化静态景物。

思想:通过田园细节表达对官场疏离、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

艺术特色:以家常语写深致情,末句“就菊花”暗含高洁志趣。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二句,以画家的视角构图:近景绿树环抱,远景青山横卧,一“合”一“斜”间,乡村的宁静与开阔跃然纸上。这种空间递进的描写,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异曲同工,体现了唐人田园诗“诗中有画”的特质。

范文二

末句“还来就菊花”暗藏深意。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隐逸,孟浩然特意选择重阳赏菊的约定,既是对友情的珍视,更是对自身隐士身份的确认。与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伤不同,此句充满期待,反映了盛唐隐逸诗人特有的明朗心境。

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黍(shǔ)、轩(xuān)、圃(pǔ)。

文学常识:孟浩然属山水田园诗派,与王维并称“王孟”。

意象分析:鸡黍(农家淳朴)、桑麻(隐逸生活)、菊花(高洁品格)。

艺术手法:白描、空间转换、以家常语抒情。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简答题

1、问:“绿树村边合”中“合”字的妙处?

答:以拟人手法写绿树环绕村庄的景象,突出环境的幽静和谐。

解析:动词活用,使静态景物具有动态美感。

2、问:诗中“话桑麻”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诗人对农耕生活的认同,体现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思想。

解析:化用陶渊明典故,承袭田园诗传统。

3、问: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恬淡闲适中蕴含对真挚友情与隐逸生活的珍视。

解析:通过家常细节传递深层精神追求。

二、选择题

1、“把酒话桑麻”中“桑麻”指代:

A. 具体农作物

B. 农事生活

C. 纺织工艺

D. 商业贸易

答案:B

解析:此处用部分代整体,借桑麻泛指田园劳作。

2、下列诗句与隐逸情怀无关的是:

A. 还来就菊花

B. 开轩面场圃

C. 邀我至田家

D. 青山郭外斜

答案:D

解析:D项纯为写景,其余三项均含隐逸生活细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