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原文及赏析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蒙学经典,由南朝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编撰,以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四言韵文,涵盖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等丰富内容。本文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文化瑰宝。
原文
《千字文》·周兴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节选前八句)
译文
天是青黑色,地是土黄色,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中。
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交替,星辰布满天空。
寒冬过后是酷暑,秋天收割后冬天储藏。
积累闰月以成闰年,用律吕来调节阴阳。
云气上升形成雨,露水凝结变成霜。
黄金产自金沙江,美玉出自昆仑山。
名剑称作巨阙,宝珠名为夜光。
水果中的珍品是李子和柰子,蔬菜里看重芥菜和生姜。
注释
玄黄:玄为天色(青黑),黄为地色。出自《易经》"天玄而地黄"。
盈昃(zè):盈指月圆,昃指日西斜,象征时间流逝。
律吕:古代乐律分为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此处借指自然规律。
巨阙: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宝剑,后泛指名剑。
夜光:传说中夜间发光的明珠,典出《搜神记》。
创作背景
梁武帝为教诸王书法,命人从王羲之碑帖中拓取千字,要求周兴嗣编纂成文。周兴嗣一夜成篇,鬓发皆白。全文需满足三严苛条件:千字不重、四字成句、押韵对仗,堪称中国古代蒙学奇迹。
作品解析
1. 结构严谨:按"宇宙-自然-人文-伦理"逻辑展开,前八句先构建时空框架。
2. 语言凝练:四字句式高度浓缩,如"金生丽水"四字即含产地与特性。
3. 思想体系:融合儒家伦理与道家宇宙观,"闰余成岁"体现天人合一思想。
4. 艺术特色:双句必对,如"云腾致雨"对"露结为霜",音韵如金石相击。
鉴赏范文
范文一:天地秩序的文学建构
开篇"天地玄黄"以色彩确立宇宙基调,青黑与土黄的强烈对比,瞬间构建起宏大的空间感。"日月盈昃"则通过天体运行展现时间维度,八个字完成时空坐标的建立。这种高度凝练的意象组合,体现中国古人"观物取象"的思维特征,将抽象宇宙观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学形象。
范文二:蒙学经典的语言密码
"寒来暑往"四字浓缩农耕文明的时间认知,用气候更迭暗示生产节律。"金生丽水"采用"物+产地"的固定句式,既传授知识又训练思维。这种表达模式形成独特的文化密码,在儿童记忆黄金期植入完整的认知体系。看似简单的四言句式,实为经过精密设计的文化基因载体。
关于《千字文》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昃(zè)、阙(què)、柰(nài)、闰(rùn)、吕(lǚ)
文学常识:中国现存最早的蒙学韵文,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撰,与《三字经》《百家姓》并称"三百千"。
核心意象:"云腾致雨"体现气化哲学,"玉出昆冈"象征君子品德。
思想主旨:通过自然规律推导人伦秩序,构建"天地-人事"的统一认知体系。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辰宿列张:__________
(2)律吕调阳:__________
答案:
(1)星辰排列分布
(2)用音律调节阴阳
二、主旨理解
题目:"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揭示农耕文明顺应天时的生存智慧,将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紧密结合。
三、比较鉴赏
题目:《千字文》与《三字经》在教化功能上有何异同?
答案:同属蒙学教材,前者侧重构建知识体系,后者偏重伦理教化;前者用四言句式容量更大,后者三言更易记诵。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金生丽水,玉出昆冈"的象征意义?
答案示例:以物产喻人才,强调环境对品格的塑造作用,暗含"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