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我的长生果》原文及赏析

《我的长生果》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8-28 19:30:02

《我的长生果》原文及赏析

《我的长生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首寓言诗,以长生果为喻,表达了对生命永恒的思考与对世俗欲望的批判。本文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其哲理内涵与艺术特色。

原文

《我的长生果》

唐·白居易

长生果,生南海,

仙人种得三千载。

食之可以寿无穷,

世人争买倾家财。

一朝入手心先变,

却向人间求速卖。

译文

长生果生长在遥远的南海,

由仙人培育了三千年。

据说吃了它能长生不老,

人们不惜倾家荡产争相购买。

可一旦得到它,贪念顿生,

反而急着转手卖给他人。

注释

长生果:虚构的仙果,象征永恒的生命诱惑。

南海:传说中仙人居所的泛指,非地理概念。

三千载:极言培育时间漫长,强调其珍贵。

倾家财:讽刺世人舍本逐末的盲目追求。

心先变:揭露人性贪婪的本质,得陇望蜀。

创作背景

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目睹唐王朝贵族沉迷炼丹求仙的社会风气。此诗作于会昌年间,借寓言形式批判当时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妄之风。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四句铺陈传说,后两句转折揭露,形成强烈反差。

2. 语言艺术:"倾家财"与"求速卖"形成对仗,强化讽刺效果。

3. 思想内涵:通过寓言揭示人性贪婪与长生执念的荒诞性。

4. 表现手法:以物喻理,延续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现实批判精神。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以简练笔法构建双重讽刺。表层讽刺世人追逐长生果的愚昧,深层则揭露人性悖论:当永恒触手可及时,人们反而暴露出更深的欲望。诗中"心先变"三字尤为精警,将道教长生传说与佛教贪嗔痴理念熔于一炉,体现白居易晚年"外儒内佛"的思想特质。

范文二

白居易巧妙运用寓言载体,在六句中完成起承转合。前四句平实叙述中暗藏伏笔,"倾家财"已暗示非理性狂热。后两句突然翻转,展现戏剧性转折。这种"乐府式"结构与其《卖炭翁》等作一脉相承,通过小事件折射大主题,体现诗人"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主张。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核心意象:长生果象征虚妄追求,南海代表不可企及的理想境界。

艺术手法:寓言体、对比手法、卒章显志。

思想主旨:批判长生迷信,揭示人性贪欲的永恒困境。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倾家财"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耗尽全部家产,形容不顾一切的疯狂状态。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一朝入手心先变"的深层含义。

答案:揭示人类得到珍贵之物后反而滋生更大贪欲的普遍心理,批判执念带来的异化现象。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此诗与李商隐《瑶池》在长生主题处理上的异同。

答案:同属批判长生迷信,白诗直白讽喻,李诗含蓄用典;白诗关注人性弱点,李诗侧重政治隐喻。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却向人间求速卖"的艺术效果。

答案:通过行为反转形成强烈讽刺,动词"求"与上句"争"形成对照,暴露人性矛盾,收束全诗力道千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