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交椅》BY金银原文及赏析

《交椅》BY金银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8-28 10:15:02

《交椅》BY金银原文及赏析

《交椅》是明代文学家金银的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交椅这一日常物件,寄托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本文将呈现原文、译文、注释及多层次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其艺术手法与思想内涵。

原文

《交椅》

金银

一木能支两股开,

高低随坐等闲来。

不辞俯仰因人用,

到底终须着地埋。

译文

一块木头能支撑开两条腿,

高低调整随人随意使用。

不拒绝俯仰适应人的需求,

最终还是要被埋入土地。

注释

"一木能支两股开":以简洁笔法勾勒交椅结构,"支"字突出承重特性。

"高低随坐等闲来":"等闲"暗含被动性,暗示器物对使用者的顺从。

"不辞俯仰因人用":拟人化描写,"俯仰"双关物理形态与人生境遇。

"到底终须着地埋":"着地埋"既写器物报废归宿,又隐喻生命终极归宿。

创作背景

明代中后期社会动荡,文人常借日常器物寄托哲思。金银出身寒门,历任小吏,对人生起伏有深切体会。此诗作于其辞官归乡期间,通过普通家具反思人生价值。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四句诗呈现"物态-功能-品格-命运"的递进逻辑,符合咏物诗"托物言志"传统。

2. 语言艺术:"支""随""辞"等动词精准凝练,末句"着地埋"以俚语入诗,打破咏物诗雅言惯例。

3. 思想内涵:揭示中国传统文人的宿命观——在服务权贵与保持本真间的永恒矛盾。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人以解构主义视角重构日常经验。交椅在诗中经历从实用器物到生命象征的转化,"俯仰"的动态描写构成全诗张力核心。第三句"不辞"表面写器物功用,实则暗讽士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生存哲学。末句的死亡意象与首句的生机形成闭环,体现明代文人特有的悲观清醒。

范文二

这首诗在咏物传统中开辟新境。不同于唐代咏物诗的体物精微,金银更注重挖掘物象背后的存在命题。"随坐等闲"四字堪称诗眼,既写器物随遇而安的特性,又投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认知。全诗以白描手法实现多重隐喻,在明代咏物诗中独树一帜。

关于《交椅》的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支(zhī,支撑)、等闲(děng xián,随意)、俯仰(fǔ yǎng,双关物理动作与人生起伏)

2. 文学常识:明代咏物诗的特点,托物言志手法的发展脉络

3. 意象分析:交椅作为士人命运象征的典型性

4. 意境特征:在平实描写中营造哲思空间的艺术特色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支:__________

(2)俯仰:__________

答案:

(1)支撑

(2)既指椅子前后倾斜的动作,又隐喻人生起伏

二、主旨理解

问:末句"到底终须着地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既写器物最终报废的结局,又暗喻所有生命终将归于尘土的自然规律,体现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三、比较鉴赏

题目:《交椅》与于谦《石灰吟》在托物言志手法上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处在于都通过普通物件寄托人生思考;不同在于《石灰吟》强调主动奉献精神,而《交椅》更多表现被动承受的命运感。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高低随坐等闲来"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通过拟人化手法,将交椅塑造成顺从的服务者形象,"等闲"二字含蓄批判了士人阶层丧失主体性的生存状态。

五、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交椅》的思想内涵,谈谈对现代人生活态度的启示

答案示例:诗歌提醒我们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需要保持自我主体意识,避免成为完全受外力摆布的"器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