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下厨房》金银原文及赏析

《下厨房》金银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9-13 16:57:02

《下厨房》金银原文及赏析

本文围绕南宋诗人陆游的《下厨房》展开,通过原文呈现、白话翻译、逐句注释、创作背景解析及艺术鉴赏,揭示诗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与士人情怀。读者可从中了解宋代文人对待庖厨之事的独特视角,以及诗歌中"以俗为雅"的创作手法。

原文

《下厨房》

南宋·陆游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清晨起身清理园中杂草,

直到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

小路狭窄野草茂盛,

夜露打湿了我的衣衫。

衣衫沾湿并不值得可惜,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本心。

注释

"晨兴"句:兴(xīng),起身;秽(huì),杂草。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开篇。

"带月"句:荷(hè),扛着。以月光为伴的归途充满诗意。

"道狭"句:草木长(zhǎng),暗示疏于打理。窄径野草构成视觉意象。

"夕露"句:沾(zhān),浸湿。细节描写体现劳作真实。

"衣沾"句:不足惜,不值得计较。转折处见胸襟。

"但使"句:愿,指归隐之志。卒章显志的典型手法。

创作背景

淳熙十三年(1186),六十二岁的陆游退居山阴镜湖。此期诗作常将日常炊事入题,《下厨房》系列共五首,本诗为其中最具哲理者。宋代士大夫流行"治生"观念,认为经营产业不影响道德追求,这种思想在本诗中具象呈现。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四句白描写实,后两句议论抒情,符合宋诗"先景后理"的典型结构。

2. 语言特色:"沾""荷"等动词精准,"不足惜"等口语入诗,体现"以俗为雅"的审美追求。

3. 思想内涵:将庖厨劳作升华为精神修行,展现士人"即事而真"的生活哲学。

4. 艺术手法:化用陶诗而自出新意,露水沾衣的细节比兴手法运用自然。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陆游此诗最妙处在寻常事中见真性情。诗人将清理厨房菜畦的琐事,写得如同隐士耕读般风雅。"带月荷锄"的意象本属农事,用于庖厨场景却产生陌生化效果。末句"愿无违"三字力透纸背,既是说菜园打理得当,更是表明不肯违背归隐初心的志节。这种将生活琐事与精神追求熔铸一体的写法,正是宋诗理趣的典型表现。

范文二

诗中存在双重空间的对峙:狭小的厨房菜畦与开阔的精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草木长"暗示的荒芜感,恰是诗人疏于俗务的证明;而"露沾衣"的细节,又成为砥砺心志的象征。这种处理方式打破了"君子远庖厨"的传统观念,展现出宋代文人"百姓日用即道"的新思想。全诗没有一字说理,却通过场景白描完成哲学表达,堪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关于《下厨房》的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秽(huì)、荷(hè)、长(zhǎng)、沾(zhān)

2. 文学常识:陆游号放翁,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此诗属其山阴闲居期作品

3. 艺术手法:细节描写、口语入诗、卒章显志、用典化用

4. 核心意象:晨月、荒秽、夕露构成时间链条,暗示持之以恒的精神

5. 思想主旨:通过日常劳作表达坚守本心的人生哲学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荷锄:__________

(2)愿无违:__________

答案:

(1)扛着

(2)不违背自己的志向

解析:"荷"为动词活用,"愿"特指诗人的归隐之志。

二、主旨理解

题目:"衣沾不足惜"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表现诗人超脱物质得失,重视精神操守的价值取向。表面说不在意衣衫沾湿,实质强调坚守本心更重要。

解析:需结合陆游晚年处境理解,此句是其"位卑未敢忘忧国"精神的另一种表达。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陆游《下厨房》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异同

答案:同:都描写田园劳作,表达隐逸情怀。异:陶诗纯粹写农耕,陆诗将庖厨雅化;陶诗风格质朴,陆诗在平实中见理趣。

解析:注意陆游对陶渊明的创造性继承,体现宋诗"以俗为雅"的特征。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道狭草木长"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通过窄路与茂草的视觉对比,营造出疏于打理的野趣,既写实又暗含诗人疏放的性格。"长"字动态感强烈,赋予草木生命气息。

解析:五个字中包含空间关系与生长状态,体现宋诗炼字功夫。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在当代社会,这句诗启示我们:物质条件的艰苦可以忍受,但不可放弃原则与理想。如同抗疫工作者坚守岗位,正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现代诠释。

解析:古诗新解需找准古今精神契合点,避免牵强附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