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黄帝内经》原文及赏析下载版

《黄帝内经》原文及赏析下载版

时间:2025-08-29 10:45:02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解析与鉴赏

本文系统解析《黄帝内经》核心篇章,涵盖原文、白话翻译、字词注释及哲学思想,为中医文化与古典文学爱好者提供深度研读资料。

原文

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

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译文

春季三个月,称为生机焕发的时节。

天地之气共同萌动,万物因此繁荣。

入夜即眠黎明即起,在庭院中漫步。

披散头发放松身体,促使情志生发。

助长而不扼杀,给予而不掠夺。

奖赏而不惩罚,这是顺应春气的养生法则。

注释

发陈(fā chén):指冬季积蓄的能量在春季焕发。

广步:大步行走,古注称"布散阳气于四肢"。

被发缓形:解开束发带使血脉畅通,体现"天人相应"思想。

生而勿杀:春季主生发,对应《易经》"震卦"的仁德特性。

创作背景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融合先秦诸家哲学。本篇以四季为纲,将自然规律与人体养生结合,体现"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当时战乱频繁,民众平均寿命不足35岁,养生理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四时-人体-社会"三维框架,春对应肝木,夏对应心火,形成完整系统。

2. 语言艺术:善用排比句式,"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形成韵律美感。

3. 哲学思想:将道家顺应自然与儒家伦理道德完美结合。

4. 医学价值:建立中国最早的季节病预防体系,影响后世《伤寒论》等医典。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四气调神大论》展现的时空医学观令人惊叹。作者将四季特性人格化:春如仁者布德,夏似明君施政,这种"天人同构"的思维模式,比西方希波克拉底《空气、水和地方》的论述更为系统。特别是"被发缓形"的养生细节,实证研究表明,解开束发可使头皮温度上升0.5℃,确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范文二

文中"赏而勿罚"的治国隐喻值得玩味。东汉郑玄注解说:"春气温和,故政令宜宽",将养生之道引申为治国之术。这种微言大义的手法,与《吕氏春秋·十二纪》的月令思想形成互文。当代研究表明,春季人体血清素水平升高20%,这与经文强调情志调摄的科学性不谋而合。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与《伤寒论》并称"医家双璧",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

核心概念:"发陈"指新陈代谢,"缓形"强调形体放松,"养长之道"体现生长收藏规律。

哲学思想:五行学说(春属木)、整体观念(天人相应)、预防思想(不治已病治未病)。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发陈:__________

(2)广步:__________

答案:

(1)焕发积蓄的能量

(2)大步行走以宣发阳气

二、主旨理解

题目:"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体现了怎样的养生观?

答案:顺应春季生发特性,主张助长而不压制,反映"天人相应"的整体养生思想。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黄帝内经》与《庄子》养生观的异同。

答案:同:都强调顺应自然;异:内经注重具体时令调节,庄子主张精神超脱。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被发缓形"的医学价值。

答案:通过放松形体促进气血流通,体现形神兼养的预防医学思想。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将"春三月,此谓发陈"运用于现代健康管理?

答案:春季宜增加户外活动,保持情绪舒畅,避免剧烈消耗,符合现代 chronobiology(时间生物学)原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