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黄帝内经》原文及赏析朗读音频

《黄帝内经》原文及赏析朗读音频

时间:2025-08-28 15:45:01

《黄帝内经》原文及赏析朗读音频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蕴含丰富的养生智慧和哲学思想。本文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医学理论与文化价值。

原文

《素问·上古天真论》(节选)

作者:佚名(托名黄帝)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

人将失之耶?

译文

上古时代的人,年龄超过百岁而行动不显衰老;

如今的人,年过半百就动作迟缓,是时代不同了吗?

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

注释

春秋皆度百岁:春秋指年龄,度意为超过。强调上古之人长寿。

动作不衰:行动灵活,未显老态。体现生命力的旺盛。

时世异耶:反问句式,质疑时代变迁对寿命的影响。

人将失之耶:暗指养生之道的遗失,带有警示意味。

创作背景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汉代,托名黄帝以增权威性。当时社会动荡,医学经验积累丰富,道家思想盛行,促成了以“天人相应”为核心的医学理论体系。

作品解析

1. 结构对比:通过上古与今世的鲜明对比,突出养生之道的重要性。

2. 语言特点:句式简短有力,反问增强思辨性,体现先秦散文风格。

3. 思想内涵:强调顺应自然、保养精气的养生观,奠定中医预防医学基础。

4. 艺术手法:借古讽今,以理想化的上古映射现实问题,具有批判性。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黄帝内经》开篇即以时空对比切入,构建了“道法自然”的医学哲学框架。上古百岁不衰的意象,既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慕,亦是对“失道”现实的隐忧。文中未直接论述医术,却通过现象学追问,将医学提升至生命哲学的维度。这种以问代答的写法,启发读者自行参悟养生真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隐喻智慧。

范文二

节选文字虽短,却浓缩了中医文化的核心命题。动作衰与不衰的具象对比,巧妙转化了“形与神俱”的抽象理论。作者将寿命差异归因于“时世”与“人失”的双重维度,既承认环境变迁的影响,更强调主观能动性。这种辩证思维,打破了简单的决定论,为后世“治未病”理念埋下伏笔。文本的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是医学指南,更是文明存续的隐喻。

关于《黄帝内经》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度(duó,推测/超过)、衰(shuāi,衰老)、耶(yé,句末疑问词)

文学常识:中国现存最早医学典籍,与《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称四大经典。

知识要点:“天人相应”“形神一体”“治未病”三大理论支柱。

意象意境:上古意象象征天道自然,今世意象暗示人为干扰,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张力空间。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春秋皆度百岁 度:__________

(2)动作不衰 衰:__________

答案:

(1)超过

(2)衰老

解析:需结合上下文理解,注意古今异义。

二、主旨理解

题目: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通过古今对比,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养生的重要性,批判当时违背天道的生活方式。

解析:抓住对比手法和反问句式的作用。

三、比较鉴赏

题目:《黄帝内经》与《庄子》养生观的异同?

答案:同:都主张顺应自然;异:《内经》侧重具体养生方法,《庄子》强调精神逍遥。

解析:医学典籍与哲学著作的视角差异。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人将失之耶”的表达效果。

答案:以疑问句式引发思考,暗示答案的肯定性,“将”字体现危机感,强化劝诫意味。

解析:注意虚词的情感承载功能。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这段文字阐释现代健康理念?

答案示例:揭示过度消耗自然的代价,印证可持续发展理念;警示科技文明中人的异化,呼吁回归生命本真。

解析:经典文本的现代性解读需找准对应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