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蛇难下(双)》金银花露原文及赏析
本文围绕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讽喻诗《骑蛇难下(双)》展开,通过原文呈现、白话翻译、典故解析和艺术鉴赏,揭示作品对人性贪婪与进退维谷困境的深刻刻画。
原文
《骑蛇难下(双)》 清·朱彝尊
骑蛇双足难为力,
进退浑如陷井时。
莫道毒牙藏不露,
须知鳞甲本相随。
译文
骑着双头蛇的人两脚使不上力气,
前进后退都像掉入深井般绝望。
别说毒牙尚未显露锋芒,
要知道鳞片本就是蛇的武装。
注释
【骑蛇双足】"骑"字读qí,暗喻强行驾驭危险事物;"双足"既指蛇的双头,也暗示骑者双腿。
【浑如】"浑"读hún,意为完全像;通过井陷意象强化绝境感。
【毒牙藏不露】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强调潜在危险。
【鳞甲本相随】"相"读xiāng,蛇鳞象征与生俱来的危险性,呼应《韩非子》"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的典故。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1684),朱彝尊目睹权臣明珠结党营私又恐遭反噬的窘境。当时清廷党争激烈,诗人以双头蛇喻指首鼠两端者,借民间"骑蛇者必遭反噬"的谚语创作此诗。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两句写骑蛇困境,后两句析困局根源,形成"现象-本质"的递进。
2. 语言艺术:"浑如""须知"等虚词强化说理,蛇牙与鳞甲构成双重隐喻。
3. 思想内涵:揭示贪权者既想获利又怕代价的矛盾心理,具有普世警示意义。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朱彝尊将抽象的政治困境具象为骑蛇场景,蛇的双头象征权力斗争中的两难选择。"浑如陷井"的比喻突破传统讽喻诗含蓄风格,用井壁的封闭感强化心理压迫。末句"鳞甲本相随"点明危险源于事物本质,与《易经》"履霜坚冰至"的预见性异曲同工。
范文二
诗中"毒牙"与"鳞甲"构成双重意象系统:前者代表显性威胁,后者暗示隐性危机。这种分层隐喻手法继承自李商隐《无题》的意象叠加传统,但更侧重哲理表达。值得注意"双足难为力"的生理描写,通过肢体失控展现精神困境,比直抒胸臆更具艺术张力。
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浑(hún)如、相(xiāng)随、鳞(lín)甲
【文学常识】朱彝尊为浙西词派领袖,此诗体现其"词入于诗"的特点
【艺术手法】递进式结构、双关修辞(双足/双头)、意象叠加
【思想主旨】讽喻贪权者的矛盾心理,揭示危险与欲望的共生关系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浑如:__________
(2)相随:__________
答案:
(1)完全像
(2)始终伴随
二、主旨理解
问:"莫道毒牙藏不露"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答:揭露权力场中表面平和下的潜在危机,警示对隐蔽危险的认知不足。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诗与柳宗元《捕蛇者说》的讽喻手法差异
答案:朱诗通过瞬间场景浓缩矛盾,柳文借叙事层层揭示;前者重象征,后者重写实。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进退浑如陷井时"的表现力
答案:用"陷井"比喻进退维谷的绝境,空间意象强化心理压迫感,"浑如"使抽象感受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