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无名氏《咏雪》原文及翻译

无名氏《咏雪》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09-13 09:19:02

无名氏《咏雪》原文及翻译

本文围绕唐代无名氏所作《咏雪》展开,解析其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并附鉴赏范文与考试重点整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咏物诗的独特魅力。

原文

咏雪

无名氏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总不见。

译文

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飘落,

五六七八九十片接连不断。

成千上万数不清的雪花,

飞入梅花丛中便消失不见。

注释

"一片两片三四片":以数字递进表现雪花由疏到密的动态。

"飞入梅花总不见":"总"字强调雪与梅交融的必然性,暗喻高洁品格的统一。

艺术表现:前三句用白描手法铺陈雪势,末句突然转折,形成"以实写虚"的意境升华。

创作背景

此诗或作于中晚唐时期,当时咏物诗追求"形神兼备"的创作理念。作者身份已不可考,但从诗中可窥见文人借自然景物寄托精神追求的风尚。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三句平铺直叙,末句奇峰突起,形成"三实一虚"的独特布局。

2. 语言艺术:数字的重复使用产生节奏感,"不见"二字留白引人遐想。

3. 思想内涵:通过雪梅相融的意象,表达物我两忘的哲学境界。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化俗为雅。看似简单的数字罗列,实为精心设计的艺术铺垫。当读者惯性期待更多数量词时,末句突然转向意境描写,如同水墨画中的留白,使雪与梅的精神交融跃然纸上。这种"以俗写雅"的手法,正是唐代民间诗歌的智慧结晶。

范文二

无名氏将数学逻辑引入诗歌创作,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数字的递增不仅模拟了雪花飘落的视觉印象,更暗含宇宙生生不息的哲学思考。末句"总不见"三字尤为精妙,既写实又写意,雪与梅的相互消解中,呈现出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境界。

关于《咏雪》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

"总"(zǒng):副词,表示必然性。

文学常识:

唐代咏物诗的代表作之一,体现"托物言志"的创作传统。

意象分析:

雪与梅的意象组合象征高洁品格,常见于文人画题材。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总不见"中"总"的含义

答案:始终、完全(强调雪梅交融的必然结果)

二、主旨理解

题目:末句"飞入梅花总不见"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通过雪融于梅的意象,表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体现唐代诗歌"意境浑融"的审美追求。

三、表现手法

题目:分析诗中数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案:数字递进形成节奏感,模拟雪花飘落的动态过程,为末句的意境转折做好铺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