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曹操《龟虽寿》原文及翻译

曹操《龟虽寿》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09-23 13:57:01

曹操《龟虽寿》原文及翻译

《龟虽寿》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晚年创作的乐府诗,以神龟、腾蛇为喻,抒发对生命有限而壮志不衰的豪情。本文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曹操的生死观与进取精神。

原文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然长寿,仍有生命终结之时。

腾蛇能驾雾飞行,最终化为尘土。

老马伏于马槽边,心中仍向往千里征程。

有志之士即便年老,雄心壮志永不消减。

寿命长短并非全由天定;

调养身心保持乐观,亦可延年益寿。

庆幸至极啊,以诗歌抒发心志。

注释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神龟,传说中寿命极长的灵物;竟,终结。以神龟的有限寿命暗喻生命无常。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蛇,神话中能腾云驾雾的蛇;土灰,指死亡。强调万物终归消亡的自然规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jì),良马;枥(lì),马槽。以老马自喻,表达晚年仍怀远大抱负。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有志建功立业者;不已,不停止。直抒胸臆,展现积极人生态度。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指寿命长短。否定宿命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平定乌桓后。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已统一北方,但深感岁月流逝,故借诗言志,既承认生命有限,又主张积极进取。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四句以神龟、腾蛇起兴,中间四句转写自我抱负,后四句阐发生死观,末句收束点题。

2. 语言:比喻生动(老骥、腾蛇),对仗工整(“神龟”对“腾蛇”),兼具哲理与气势。

3. 思想:融合道家生死观与儒家进取精神,体现曹操“天命在我”的豪迈性格。

4. 艺术特色:乐府诗形式自由,情感跌宕,意象选择极具象征性。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龟虽寿》的艺术魅力在于矛盾统一的张力。曹操以“神龟”“腾蛇”的消亡开篇,渲染生命短暂的悲凉,却陡然转向“老骥伏枥”的昂扬。这种转折并非简单的情感宣泄,而是对生死命题的深刻思考。诗人承认自然的不可抗力,却更强调“养怡之福”的主观价值,将个体生命置于永恒的奋斗中,赋予有限以无限的意义。

范文二

诗中“老骥”“烈士”的意象,实为曹操的自我写照。建安时期的战乱背景,使文人普遍感时伤世,但曹操跳出悲情,以“壮心不已”重塑英雄形象。这种精神内核与汉代《古诗十九首》的消极形成鲜明对比,开创了建安文学“慷慨多气”的新风。后世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正源于此诗的精神血脉。

关于《龟虽寿》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竟(终结)、骥(良马)、枥(马槽)、烈士(有志之士)、盈缩(寿命长短)。

文学常识:乐府诗体裁,建安文学代表,曹操“三曹”之首的地位。

意象意境:神龟、腾蛇象征生命有限,老骥、烈士表现进取精神。

知识全解:诗中“天命”与“人为”的辩证关系,曹操“通脱”文风的具体体现。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犹有竟时:__________

(2)壮心不已:__________

答案:

(1)终结

(2)停止

二、主旨理解

题目:“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答案:否定寿命完全由天注定的宿命论,强调通过调养身心可延长生命,体现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龟虽寿》与陶渊明《饮酒》在生命态度上的差异。

答案:曹操主张积极进取,以作为对抗生命有限;陶渊明则回归自然,以超脱化解生死焦虑。前者豪迈,后者淡泊。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以伏枥老马喻晚年诗人,千里之志展现雄心未泯,意象选择精准,对比强烈,生动传达老当益壮的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