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卖油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则寓言小品,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揭示“熟能生巧”的朴素哲理。文章语言简洁,情节生动,是宋代笔记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鉴赏,并梳理考试高频考点。
原文
卖油翁
宋·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无人能比,他也因此自傲。
一次,他在自家园圃射箭,一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看,斜着眼很久不离开。
见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你也懂射箭?我的技术不精湛吗?”
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恼怒道:“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术!”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住葫芦口,慢慢用勺子舀油滴入,油从钱孔穿入而钱未湿。
老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只是熟练而已。”
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注释
自矜(jīn):自夸。
睨(nì):斜着眼看,表示不以为意。
颔(hàn)之:点头,此处指轻微认可。
忿然:愤怒的样子。
酌油:倒油,指卖油翁的日常技艺。
钱孔:铜钱中心的方孔,极言技巧精准。
创作背景
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常以笔记形式记录市井见闻。《卖油翁》借平民故事讽刺士大夫的傲慢,体现其“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北宋重文轻武,陈尧咨作为状元兼武将,其自负性格具有典型性。
作品解析
1. 结构:对话体推进情节,卖油翁的“手熟”贯穿首尾,形成回环。
2. 语言:动词“睨”“颔”“沥”精准传神,细节描写如“钱不湿”极具画面感。
3. 思想:否定天赋论,强调实践积累的重要性,与《庄子·庖丁解牛》异曲同工。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卖油翁》的戏剧冲突在于“技艺”与“态度”的对比。陈尧咨的“善射”是贵族化的技能,而卖油翁的“酌油”是市井谋生手段。欧阳修通过油穿钱孔的实证,消解了士大夫的优越感。结尾“笑而遣之”四字,既写陈尧咨的尴尬妥协,又暗含作者对平民智慧的赞赏。
范文二
文章以“微颔之”埋下伏笔,卖油翁的冷静与陈尧咨的“忿然”形成强烈反差。铜钱覆口的实验设计,堪称宋代版的“实践检验真理”。欧阳修未直接批评陈尧咨,而是让事实说话,这种“不言之教”的笔法,正是宋代文人笔记的典型风格。
考试重点整理
高频字词:矜(jīn)、睨(nì)、颔(hàn)、忿(fèn)、酌(zhuó)。
文学常识:欧阳修号“醉翁”,北宋诗文革新领袖,《归田录》是其笔记集。
哲理名句:“无他,但手熟尔”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加点词:
(1)自矜:__________
(2)睨:__________
答案:
(1)自我夸耀
(2)斜视
二、主旨理解
题目: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通过动作细节展现其技艺纯熟,以实证反驳陈尧咨的傲慢,强化“熟能生巧”的主题。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卖油翁》与《庖丁解牛》的哲理异同。
答案:同:均强调反复练习的重要性;异:《庖丁解牛》追求“道”的境界,《卖油翁》侧重实用技艺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