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5-10-14 11:38:02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的名篇,记载了唐雎面对秦王威胁时的机智与胆识,展现了士人的气节与外交智慧。本文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鉴赏,并梳理考试高频考点。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

(《战国策·魏策四》)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安陵君回答:“承蒙大王恩惠,用大块土地换小块,很好。但安陵是先王留下的封地,我愿终身守护,不敢交换。”秦王不悦。安陵君便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质问唐雎:“我以十倍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拒绝,是轻视我吗?”唐雎答道:“安陵君继承先王土地,即使千里之地也不敢换,何况五百里?”

秦王大怒,威胁道:“你可知天子发怒的后果?”唐雎反问:“大王可知平民发怒?”秦王不屑:“不过是摘帽赤脚,以头撞地罢了。”唐雎正色道:“那是庸人之怒!真正的士人发怒,如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天象为之异变。今日我将效仿他们,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戴孝!”说罢拔剑而起。

秦王惊慌失色,躬身道歉:“先生请坐!我明白了:安陵能以五十里之地存国,全因有您这样的贤士。”

注释

:交换。

怫(fú)然:愤怒的样子。

布衣:平民,此处指士人。

休祲(jìn):吉凶征兆,文中指天象异变。

色挠:面露惧色。

典故:专诸、聂政、要离均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刺客,其事迹象征士人不畏强权的精神。

创作背景

战国末期,秦国吞并韩、魏后,企图以欺诈手段夺取安陵。唐雎作为安陵使者,面对秦王武力威胁,以“士之怒”震慑对方,保全国家尊严。故事反映了弱国外交的智慧与士人的气节。

作品解析

1. 结构:以对话推进情节,层层递进,最终以唐雎的凛然正气扭转局势。

2. 语言:秦王言辞骄横,唐雎对答从容,对比鲜明。“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短促有力,极具威慑力。

3. 思想:强调士人应以道义对抗强权,弱小者亦可通过勇气与智慧赢得尊重。

4. 艺术特色:通过夸张的天象描写渲染“士之怒”的威力,增强戏剧性。

鉴赏范文

范文一:士人精神的史诗性表达

唐雎的“士之怒”并非匹夫之勇,而是对道义的坚守。文中连用三个刺客典故,将个人行动与天地异象关联,赋予其史诗般的悲壮色彩。秦王从傲慢到“色挠”的转变,揭示了暴政在正义面前的脆弱性。这种以弱抗强的叙事模式,成为后世士人精神的典范。

范文二:外交辞令的博弈艺术

唐雎的智慧体现在以“布衣之怒”破解“天子之怒”的威胁。他先以逻辑反驳秦王“轻寡人”的指控,再以历史典故升级对抗层级,最后以“今日是也”的即时行动逼迫秦王退让。全文堪称古代外交辞令的经典案例,展现了语言的力量。

考试重点整理

高频字词:怫然(fú rán)、休祲(xiū jìn)、缟素(gǎo sù)、色挠(sè náo)。

文学常识:《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纵横家言行;唐雎属“士”阶层,是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谋士代表。

核心考点:唐雎的人物形象(机智勇敢、不畏强权)、对比手法(秦王与唐雎的言辞对比)、典故作用(增强说服力与气势)。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安陵:__________

(2)怫然怒:__________

答案:

(1)交换

(2)愤怒的样子

二、主旨理解

题目:唐雎提出“士之怒”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以历史上的刺客壮举震慑秦王,表明自己不惜以死维护安陵尊严的决心。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表达效果。

答案:用短句营造紧张氛围,“二人”“五步”具体化冲突的局部性,“天下缟素”则夸张其影响的广泛性,形成强烈反差,突出唐雎的决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