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村晚》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村晚》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5-10-13 13:38:01

《村晚》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的一首田园诗,描绘了乡村傍晚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本文将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鉴赏,并梳理考试重点知识。

原文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

池塘边长满青草,池水漫过堤岸;远山衔着落日,倒映在微凉的水波中。

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回家,随意吹着不成调的短笛。

注释

1. **陂(bēi)**:池塘的堤岸。

2. **山衔落日**:山峰仿佛含着落日,形容夕阳西下的景象。

3. **寒漪(yī)**:微凉的水波。

4. **横牛背**: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悠闲自在。

5. **无腔**:没有固定曲调,形容笛声随意自然。

创作背景

雷震是南宋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村晚》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细腻观察。南宋时期,许多文人厌倦官场纷争,转而寄情山水,这首诗正是这种心态的写照。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动静结合,画面感极强。

2. **语言**:用词简练,如“衔”“浸”生动传神。

3. **思想**:表达了对乡村闲适生活的向往,隐含对世俗的疏离。

4. **艺术特色**:白描手法,不加雕饰,自然清新。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村晚》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晚景图。首句“草满池塘水满陂”描绘出草木丰茂、水波荡漾的生机,而“山衔落日浸寒漪”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落日以动态美。后两句聚焦牧童,其横坐牛背、信口吹笛的形象,展现了无拘无束的童真。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深切热爱。

范文二

雷震的《村晚》是一首充满田园情趣的小诗。诗中“山衔落日”一句尤为精妙,将静态的山与动态的落日结合,形成一幅壮丽的黄昏画卷。牧童的“短笛无腔”更显乡村生活的随意与纯真。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乡村傍晚的瞬间之美,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也暗含对繁华世事的淡泊。

关于《村晚》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陂(bēi)、漪(yī)、衔(xián)。

2. **文学常识**: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擅长田园诗。

3. **意象意境**:池塘、落日、牧童、短笛,构成宁静悠远的乡村画面。

4. **知识全解**:诗中的“衔”“浸”为炼字典范,体现诗人的语言功力。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横:__________

(2)无腔:__________

答案:

(1)随意地、不端正地坐着

(2)没有固定曲调

二、主旨理解

题目:《村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然之美的向往。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艺术特色。

答案:这两句通过牧童横坐牛背、信口吹笛的细节,生动刻画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童真,语言质朴自然,画面感极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