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墨梅古诗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墨梅古诗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5-10-19 11:38:01

墨梅古诗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以淡墨写梅,借物言志,展现诗人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格。本文提供原文、翻译、创作背景及鉴赏,并梳理考试高频考点。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树,

每朵花都绽放着淡墨的痕迹。

不需要别人夸赞颜色艳丽,

只愿留下清香充满天地。

注释

洗砚池:书画家洗笔砚的水池,暗用王羲之"临池学书"典故。

淡墨痕:以水墨画技法写梅花,喻朴素无华的本质。

清气:双关语,既指梅香,又喻高尚品格。

乾坤:天地,象征广阔人间。

创作背景

王冕晚年隐居九里山,植梅千株,自号"梅花屋主"。此诗作于拒仕元朝期间,借墨梅自况,表明不趋附权势的立场。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实写墨梅形态,后两句转入精神抒发,转折自然。

2. 语言:"淡墨痕"与"清气"形成视觉与嗅觉的通感,简练而意境深远。

3. 思想:突破传统咏物诗范式,将人格理想注入物象,开创文人画题诗新境。

4. 艺术:以书入画,以诗证画,体现诗书画"三绝"的艺术追求。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墨梅》的审美突破在于将水墨技法转化为诗歌语言。"淡墨痕"三字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墨色梅花不施脂粉,恰似诗人摒弃世俗浮华的生命姿态。后两句直抒胸臆,将物质性的"颜色"与精神性的"清气"对举,完成从艺术形象到人生宣言的升华。这种"以艺载道"的表达方式,对后世徐渭、郑板桥等画家诗人影响深远。

范文二

王冕创造性地改造了咏梅传统。林逋"暗香浮动"侧重自然之美,陆游"零落成泥"突出个人悲情,而《墨梅》则构建起新型的主客体关系:画家与所绘梅花达成精神同构,"清气满乾坤"的终极追求,既是对个人操守的坚守,又包含改造社会的理想。这种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境界,使该诗成为咏物诗中的哲理性典范。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王冕"梅花屋主"别号、元代文人画特征

2. 关键字词:洗砚池(典出《晋书》)、清气(双关义)、乾坤(意象)

3. 艺术特色:诗画结合、托物言志、通感手法

4. 思想内涵:孤高自守的人格理想、反对功利主义的艺术观

5. 比较阅读:与林逋《山园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差异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淡墨痕:__________

(2)满乾坤:__________

答案:

(1)水墨画技法形成的清淡痕迹

(2)充满天地之间

解析:需结合诗画一体的创作背景理解专业术语。

二、主旨理解

题目: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体现了不慕虚荣、追求精神永存的高洁志趣,反映文人坚守本真的价值取向。

解析:抓住"不要"与"只留"的取舍关系,揭示诗歌的核心价值观。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王冕《墨梅》与王安石《梅花》立意差异

答案:王诗强调内在品格的外化,突出主体精神;王诗"遥知不是雪"侧重客观认知,体现理性思辨。前者重抒情言志,后者重哲理感悟。

解析:需注意宋代咏物诗与元代题画诗的功能性区别。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现实谈"清气满乾坤"的当代意义

答案示例: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这句诗启示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认可,而在于精神品质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作用。如张桂梅校长扎根山区教育,正是"清气"的现代诠释。

解析:古诗现代转化需找准精神内核与现实案例的契合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