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离骚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离骚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5-10-15 16:00:03

离骚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本文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鉴赏,并梳理考试高频考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离骚(节选)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啊,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岁星在寅年的孟春月,恰在庚寅日我降生。

父亲观察我初生的气度,赐予我美名。

我的名是“正则”,字是“灵均”。

我已有众多内在美德,又加以出众的才能。

披着江离与幽芷,编织秋兰作佩饰。

时光飞逝我追赶不上,唯恐岁月不待我。

清晨采摘山上的木兰,傍晚拾取水边的宿莽。

注释

高阳:传说中上古帝王颛顼的称号,屈原以先祖为荣。

摄提(shè tí):古代星历术语,指寅年。

扈江离:扈(hù),披戴;江离,香草名,象征高洁。

纫秋兰:纫(rèn),连缀;秋兰,意象化用,表现修身立德。

创作背景

屈原遭楚怀王疏远,被流放至汉北。彼时楚国政治腐败,强秦虎视,《离骚》即在此背景下抒写忧愤,表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故土的眷恋。

作品解析

1. 结构:全诗分三部分,开篇自述身世,中段探索理想,结尾表达决绝,层次分明。

2. 语言:大量运用“兮”字句,节奏舒缓,兼具楚地民歌特色与个人抒情色彩。

3. 思想:以香草美人喻君子德行,揭露奸佞误国,体现儒家“忠君爱国”与道家“独立人格”的融合。

鉴赏范文

范文一:香草意象的深层隐喻

屈原笔下“江离”“秋兰”等香草,不仅是自然物象,更是人格化的精神符号。诗人以佩戴香草象征对美德的坚守,而“恐年岁之不吾与”则暗含对时间流逝、理想难成的焦虑。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成为后世文人表达高洁志向的典范。

范文二:浪漫主义与悲剧意识的交织

《离骚》中“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的飞天想象,展现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又渗透着深刻的现实关怀。二者结合,形成屈原独有的悲壮美学,奠定了中国抒情诗的基调。

关于《离骚》的考试重点整理

高频字词

苗裔(miáo yì):后代。

纫(rèn):编织。

搴(qiān):采摘。

文学常识

《离骚》与《诗经》并称“风骚”,开创“楚辞”文体。

“香草美人”传统始于屈原,后世张衡《四愁诗》、曹植《洛神赋》皆受其影响。

意象意境

“木兰”“宿莽”象征坚贞,“鸷鸟不群”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秋兰以为佩:__________

(2)阰之木兰:__________

答案:

(1)连缀

(2)采摘

二、主旨理解

题目:诗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以草木凋零喻年华逝去,借美人迟暮抒写政治理想未能实现的忧惧,体现诗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深刻焦虑。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离骚》与曹操《短歌行》中“时光易逝”主题的异同。

答案:同:均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异:屈原侧重个人理想破灭的悲愤,曹操则强调建功立业的雄心。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艺术效果。

答案:以“漫漫”强化道路漫长,用“求索”表现执着精神,句式长短交错,成为追求真理的千古名句。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离骚》中的句子论述“逆境中的坚守”?

答案示例:可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强调屈原面对流放仍不改初心,体现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精神高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