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窑赋经典原文解析与鉴赏
《寒窑赋》是北宋名臣吕蒙正所著的一篇骈文,以寒窑为喻,阐述人生际遇的起伏与处世之道。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并附鉴赏范文及考试重点。
原文
寒窑赋
作者:吕蒙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译文
天上的风云变幻莫测,人生的祸福朝夕难料。
蜈蚣虽有百足,却不如蛇爬得快;公鸡虽有双翅,却飞不过乌鸦。
骏马能日行千里,但没人骑乘也无法到达;人有冲天志向,若没有机遇也难以实现。
孔子文章盖世,却在陈国遭遇困厄;姜太公武略超群,却要在渭水垂钓。
颜回品德高尚却短命,盗跖残暴凶恶却长寿。
尧帝圣明却生下不肖之子,瞽叟愚顽却生下大孝之子舜。
注释
【旦夕祸福】旦:早晨;夕:晚上。形容祸福无常。
【厄于陈邦】指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被困绝粮的典故。
【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德行高尚但早逝。
【盗跖】春秋时期著名大盗,与颜渊形成鲜明对比。
【瞽叟】舜的父亲,相传为人愚顽。
创作背景
吕蒙正出身寒微,早年生活困顿。后中状元入仕,官至宰相。此赋作于其显达之后,借寒窑之喻,表达对人生际遇的深刻体悟。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骈文形式,对仗工整,善用对比。
2. 语言特色:通俗易懂,多用民间谚语和典故。
3. 思想内涵:阐述命运无常的哲理,强调机遇的重要性。
4. 艺术手法:通过大量对比,突出主题思想。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寒窑赋》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大量对比手法。文中将蜈蚣与蛇、公鸡与乌鸦、孔子与太公、颜渊与盗跖等两两对照,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更凸显了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不可预测性。作者通过这种艺术手法,深刻地表达了"时也运也命也"的哲学思考。
范文二
吕蒙正在赋中展现出独特的人生智慧。他既承认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如"人有冲天之志",又强调机遇的关键作用,"非运不能自通"。这种辩证的处世观,既不同于消极的宿命论,也不同于盲目的乐观主义,体现出作者历经沧桑后的成熟思考。这种智慧对后世读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厄(è)、瞽(gǔ)、跖(zhí)
2. 文学常识:骈文特点、吕蒙正生平
3. 知识要点:文中典故出处及含义
4. 意象意境:寒窑意象的象征意义
5. 思想主旨:命运观与处世哲学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厄于陈邦:__________
(2)瞽叟:__________
答案:
(1)困厄
(2)目盲的老人(特指舜的父亲)
二、主旨理解
题目:《寒窑赋》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
答案:既肯定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又强调机遇的关键作用,体现辩证的命运观。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的修辞手法。
答案: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机遇比作骑马,形象生动地说明个人才能需要机遇才能施展的道理。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的现实意义?
答案:在现实生活中,既要树立远大志向,又要善于把握机遇,将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