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兰亭序王羲之原文全文

兰亭序王羲之原文全文

时间:2025-11-24 18:33:37

兰亭序王羲之原文全文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雅集后所作的诗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本文将呈现全文原文、白话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融合文学、哲学与书法巅峰的杰作。

原文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值癸丑年,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活动。

众多贤士都来了,老少齐聚。这里有高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左右。

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演奏的盛况,但饮酒赋诗,也足以畅叙深幽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舒畅。抬头观望宇宙的浩大,低头细察万物的繁多,这样纵目游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耳目视听的欢愉,实在快乐。

人们相处往来,俯仰之间就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寄托情怀于外物,放纵无拘地生活。

虽然各人取舍千差万别,性情静躁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暂时得意,也会感到愉快满足,竟忘记了衰老将至。

等到对所得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过去所喜爱的事物,转眼间已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触发感慨。

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归于尽。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兴发感慨的缘由,像符契那样吻合,面对文章未尝不叹息感伤,心里却不明白其中道理。

本来知道把死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荒诞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古人一样,可悲啊!

所以逐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但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其情致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

注释

修禊(xì):古代三月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的除灾祈福仪式。

流觞曲水:将酒杯放在弯曲的水流上漂流,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作诗。

晤言:面对面交谈。"晤"读wù。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拘束。"骸"读hái。

趣舍:取舍。"趣"同"趋",读qū。

彭殇:长寿的彭祖与早夭的儿童,喻寿命长短。"彭"指彭祖,传说活到八百岁。

契:符契,古代用作凭证的器物,分两半,合以为凭。

创作背景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位名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修禊活动。众人临流赋诗,王羲之为这些诗作写序。当时东晋政权偏安江南,士族文人崇尚清谈,王羲之在序文中既记录了雅集盛况,又抒发了对生死问题的哲学思考。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全文以"乐—痛—悲"为情感脉络,先写宴游之乐,转而生发人生短暂之痛,最终归结于古今同悲的哲学思考。

2. 语言艺术:骈散结合,既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工整对仗,又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散句议论。

3. 思想内涵:突破当时"一死生""齐彭殇"的玄学观念,直面生命有限的现实,体现清醒的生死观。

4. 书法价值:原稿28行324字,笔法变化无穷,被后世奉为行书典范,真迹已失传,现存唐代摹本。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兰亭序》最动人处在于其情感的真实流转。开篇记述雅集盛况时,笔调清新明快,"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八字勾勒出令人神往的春日图景。转入人生感慨时,"不知老之将至"的欢愉与"情随事迁"的怅惘形成强烈反差。最终"后之视今"的悲叹,将个人体验升华为永恒的人类困境。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欢愉到沉思的情感演进,构成了文章的内在张力。

范文二

作为玄学盛行的东晋产物,《兰亭序》展现出独特的哲学深度。王羲之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一死生"观念,认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这种对生命有限性的清醒认知,使文章超越了一般宴游诗文的格局。文中"仰观宇宙""俯察品类"的宏大视角,与"修短随化"的生命焦虑形成对照,既延续了建安文学的生命意识,又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思考生死的典范模式。

关于《兰亭序》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作,属于序跋类散文,真迹传为唐太宗殉葬。

关键字词:修禊(xì)、流觞(shāng)、晤(wù)言、放浪形骸(hái)、彭殇(shāng)。

名句默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的写法、骈散结合的语言、"乐—痛—悲"的情感结构。

思想内涵:对生命短暂的哲学思考,反对虚无的生死观,强调真实的人生体验。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修禊:__________

(2)放浪形骸:__________

答案:

(1)古代三月在水边举行的祈福仪式

(2)行为放纵不受拘束

二、主旨理解

问:"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