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琵琶行原文及详细翻译

琵琶行原文及详细翻译

时间:2025-11-24 18:33:37

琵琶行原文及详细翻译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通过描绘琵琶女的悲惨身世,抒发了诗人贬谪江州的失意与愤懑。本文提供完整原文、逐句翻译、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经典作品。

琵琶行(并序)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现代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在湓浦口送客时,听见船中有人夜弹琵琶,琴声铮铮有京都韵味。询问得知她原是长安歌女,曾向穆、曹两位名家学艺,如今年老色衰,嫁给商人。我命人摆酒,请她畅弹数曲。曲罢她神色凄然,自述年少欢乐,而今漂泊憔悴。我贬官二年来淡然处之,今夜忽生迁谪之悲,故作此长诗相赠。

秋夜浔阳江畔送客,枫叶荻花在风中萧瑟。

我下马送客上船,举杯欲饮却无音乐助兴。

醉不成欢即将分别,月光浸染茫茫江水。

忽闻水上传来琵琶声,我忘了返程客也停船。

寻声询问弹者何人?琴声停歇似有迟疑。

移船靠近邀她相见,添酒挑灯重摆酒宴。

多次呼唤她才现身,怀抱琵琶半遮容颜。

调弦试音三两声,未奏曲调已含情。

每根弦都低沉忧郁,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头随手连续弹拨,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先弹《霓裳》后《六幺》。

粗弦声如急雨倾盆,细弦声似窃窃私语。

粗细弦音交错弹奏,像珍珠洒落玉盘。

时而如黄莺在花下啼鸣,时而如冰下泉水幽咽。

冰泉冻结琴弦凝滞,乐声暂时停歇。

另有深愁暗恨滋生,此刻无声胜过有声。

突然如银瓶破裂水浆迸溅,又似铁骑冲锋刀枪齐鸣。

曲终收拨划过琴心,四弦齐响如撕裂绸缎。

四周船只静默无言,只见江心秋月皎白。

注释

【左迁】古代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善才】唐代对琵琶师的尊称,穆、曹为当时著名乐师。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著名法曲。

【六幺】又名《绿腰》,唐代流行琵琶曲。

【银瓶乍破】比喻乐声突然高亢,典出《淮南子》"银瓶素绠"意象。

【此时无声胜有声】成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命题,体现虚实相生的艺术辩证法。

创作背景

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怒权贵,被贬江州司马。次年秋夜送客时偶遇琵琶女,二人身世共鸣激发创作。唐代中后期,文人政治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矛盾普遍存在,此诗通过音乐描写折射士人精神困境。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叙事-描写-抒情"三重架构,序言纪实,主体以音乐为媒介勾连双重叙事。

2. 语言艺术:运用28个精准动词描摹琵琶演奏,创造"大珠小珠落玉盘"等经典通感意象。

3. 思想内涵:突破传统"士优伎贱"观念,建立"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对话,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4. 音乐描写:开创中国诗歌"以文摹乐"新范式,七个比喻构成完整声乐体系。

鉴赏范文

范文一:音乐叙事的双重镜像

《琵琶行》最精妙处在于构建双重镜像结构。琵琶女的琴声是其身世密码,"弦弦掩抑声声思"的旋律中,长安繁华、年老沦落的人生轨迹清晰可辨。而白居易作为解码者,在"似诉平生不得志"的解读中,不自觉代入自身政治遭遇。这种通过音乐介质实现的互文叙事,使个人悲剧升华为时代知识分子集体命运的写照。当"江心秋月白"的静景收束全篇,音乐的余韵已转化为永恒的精神叩问。

范文二:声音美学的虚实辩证

诗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堪称中国古典美学金句。白居易创造性地将琵琶演奏的物理停顿转化为心理张力的延续。在"声暂歇"到"银瓶乍破"的转折中,完成"虚-实-更实"的三阶递进。这种处理既符合乐器演奏的实际间歇规律,又暗合"大象无形"的传统哲学。更深刻的是,这种声音辩证法也隐喻着诗人的政治处境——贬谪中的沉默,恰是最有力的控诉。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白居易属新乐府运动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 名句默写:"同是天涯沦落人""此时无声胜有声""大珠小珠落玉盘"为高频考点。

3. 意象体系:秋月、枫叶、荻花构成萧瑟意境,琵琶声贯穿虚实意象群。

4. 艺术手法:通感(听觉转视觉)、比喻(急雨私语)、对比(年少欢乐与年老漂泊)。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左迁:__________

(2)善才:__________

答案:

(1)降职贬官

(2)唐代对琵琶师的尊称

二、主旨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