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满江红古诗原文完整版

满江红古诗原文完整版

时间:2025-11-24 18:33:37

满江红·怒发冲冠古诗原文完整版

岳飞《满江红》是南宋抗金名将的代表词作,以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怀和豪迈雄浑的艺术风格流传千古。本文提供标准原文、逐句翻译、典故解析及多维度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经典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原文

满江红·怒发冲冠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倚靠栏杆时,骤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对天大声呼啸,豪壮的情怀激荡难平。

三十年来建立的功名如同尘土,转战八千里的征程只有云月作伴。

不要虚度光阴,等到白发苍苍时才悔恨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尚未洗雪。

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消除。

我要驾着战车,连贺兰山也要踏破缺口。

立誓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间渴了就喝敌人的血。

待我重新收复故国河山,再凯旋回朝向皇帝报捷。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极度愤怒,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怒发上冲冠"。

潇潇(xiāo xiāo):形容风雨急骤貌。

三十功名:岳飞时年约三十五岁,此处为约数。

贺兰山:此处代指金国腹地,非实指宁夏贺兰山。

胡虏、匈奴:均指金兵,用汉代典故强化敌忾情绪。

天阙:指皇宫,暗含收复失地后重见天子之意。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第二次北伐期间。当时宋军接连取胜,但因朝廷主和派阻挠被迫撤军。词中"靖康耻"指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的国耻。作者以军事统帅身份抒写壮志难酬的愤懑,展现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上阕写壮怀激烈的个人情怀,下阕转写家国大义,形成由个人到国家的递进式抒情。

2. 语言艺术:动词"怒""抬""仰""踏""餐""饮"串联全篇,形成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3. 思想内涵:将个人功名视为尘土,突出"精忠报国"的崇高理想,体现儒家"舍生取义"的精神境界。

4. 表现手法:夸张手法(怒发冲冠)与血腥意象(餐肉饮血)的运用强化了情感的冲击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满江红》最动人处在于将英雄失路的悲愤转化为雷霆万钧的爆发力。开篇"怒发冲冠"的视觉冲击,配合"潇潇雨歇"的听觉衬托,构成极具张力的画面。下阕"饥餐胡虏肉"的骇人意象,实则是以极端修辞表达收复河山的决绝。这种将个人命运完全融入国家命运的抒情方式,使作品超越了一般豪放词的艺术境界。

范文二

词中数字的运用暗藏深意。"三十功名"与"八千里路"形成时空对仗,前者否定世俗功名,后者强调征途艰辛。"贺兰山缺"的"缺"字尤妙,既写实山势缺口,又隐喻国土残缺。结尾"朝天阙"的"朝"字双关,既指朝拜天子,又暗含王朝复兴的曙光。这种精妙的字法运用,展现了岳飞作为武将罕见的文学造诣。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岳飞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此词代表豪放派最高成就之一。

重点字词:冠(guān)、啸(xiào)、靖(jìng)康、阙(què)。

意象体系:"云月"象征征途孤寂,"贺兰山"代指敌国要塞,"天阙"喻指国家政权。

名句理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体现儒家积极用世思想,与乐府《长歌行》一脉相承。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凭栏处:__________

(2)等闲:__________

答案:

(1)倚靠栏杆的地方

(2)随便,轻易

二、主旨理解

题目:"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通过极端化修辞表达对金兵的刻骨仇恨和誓死抗敌的决心,凸显强烈的民族气节。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岳飞《满江红》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英雄形象塑造上的差异。

答案:岳飞词塑造主动出击、血战到底的战士形象;苏轼词刻画从容淡定、儒雅风流的统帅形象。前者重行动描写,后者重气质渲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