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出师表诸葛亮原文

出师表诸葛亮原文

时间:2025-11-24 17:26:02

出师表诸葛亮原文解析

引导语:本文全面解析诸葛亮《出师表》,包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篇千古名作的正织智慧与忠贞精神。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顿,这确实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但侍卫大臣在朝内毫不懈怠,忠诚将士在外舍生忘死,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

实在应该广开言路,光大先帝遗德,振奋志士精神,不应轻视自己,说话不合道理,堵塞忠言进谏之路。

注释

崩殂(bēng cú):帝王去世的婉称

疲弊:困顿衰弱

开张圣听:扩大听闻,指广纳谏言

引喻失义:说话不合道理

创作背景

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曹魏,临行前向后主刘禅呈递此表。当时蜀汉国力衰弱,朝中多有疑虑,诸葛亮借此表明心迹,规劝后主。

作品解析

1. 结构严谨:先论形势,次言人事,再提建议,最后明志

2. 语言恳切:大量使用"宜""不宜"等劝诫句式

3. 情感真挚:十三次提及"先帝",彰显忠诚

4. 艺术特色:骈散结合,既有说理力度,又有抒情深度

范文一

《出师表》最动人处在于其"鞠躬尽瘁"的忠贞精神。诸葛亮开篇即以"危急存亡"点明严峻形势,继而以"不懈于内""忘身于外"展现群臣效死之心。文中反复提及"先帝",既是对刘禅的规劝,更是自身正织理想的表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联系,形成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范文二

从文学角度看,《出师表》展现了高超的说理艺术。诸葛亮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宜"与"不宜"形成鲜明对照,"开张圣听"与"妄自菲薄"构成强烈反差。在句式上,四六骈文与散句交错,既有"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工整,又有"今当远离,临表涕零"的散行,形成独特的节奏美感。这种文风既符合奏章体例,又饱含真情实感。

关于《出师表》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崩殂、疲弊、开张、引喻

文学常识:表文体特征、诸葛亮生平

思想主旨:忠君、励精图治

艺术特色:骈散结合、情理交融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恢弘:__________

(2)引喻失义:__________

答案:

(1)发扬光大

(2)说话不合道理

二、主旨理解

问:"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奠定全文忧患意识基调,突出形势严峻性,为后文劝谏作铺垫。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出师表》与《陈情表》的抒情方式差异

答:《出师表》以说理为主,情寓理中;《陈情表》以抒情为主,理在情内。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对偶句式,突出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历史背景,增强语势,彰显责任感。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现实意义

答示例:体现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启示当代人应恪尽职守,全力以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