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钗头凤陆游唐婉原文

钗头凤陆游唐婉原文

时间:2025-11-24 15:44:02

钗头凤:陆游与唐婉的千古绝唱

引导语:本文解析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双璧,通过原文、译文、创作背景与鉴赏,揭示南宋词坛这段血泪交织的爱情悲剧。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世情薄(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译文

陆游词:你红润的手捧着黄封酒,满城春色映着宫墙柳。东风无情吹散欢爱,满怀愁绪多年离散。错啊错!春光依旧人消瘦,泪浸红绢帕。桃花凋落池阁冷,誓言虽在书信难寄。罢了吧!

唐婉词:世道凉薄人心险恶,黄昏雨打花易凋。晨风吹干泪痕,想写心事却独倚栏杆。难啊难!人已分离今非昔,病魂飘荡如秋千。号角凄寒夜将尽,怕人询问强颜欢笑。只能瞒!

注释

红酥手:形容女子手部柔美,暗指唐婉当年为陆游斟酒情景。

黄縢酒:宋代官酿黄封酒,此处特指二人婚前共饮定情酒。

鲛绡:传说鲛人所织丝绸,此处指浸透泪水的丝帕。

秋千索:唐婉以飘荡的秋千绳索喻病中恍惚的精神状态。

锦书难托:典出《晋书》,暗指陆游母亲阻挠通信的史实。

创作背景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陆游于沈园重遇被迫离异的唐婉。据《耆旧续闻》记载,时年三十一岁的陆游见唐婉与新夫同游,题词于壁。唐婉读后抑郁成疾,次年病逝,年仅二十八岁。

作品解析

1. 结构创新:双调六十字,三字句与七字句交错,三叠字收尾形成情感爆破点。

2. 意象对照:陆游的"宫墙柳"象征可望不可即,唐婉的"黄昏花"暗示生命将逝。

3. 情感张力:陆游三"错"是悔恨自责,唐婉三"瞒"展现封建女性生存困境。

4. 词史地位:开创"沈园体"爱情词范式,比肩苏轼《江城子》的悼亡主题。

鉴赏范文

范文一:血泪交织的对应美学

两首《钗头凤》构成文学史上罕见的夫妻唱和。陆游笔下"东风恶"直指封建家长,唐婉"世情薄"则扩展为社会批判。前者"锦书难托"尚存希冀,后者"咽泪装欢"已露死志。这种镜像般的词句对应,使爱情悲剧获得双重叙事深度。三字尾句如锤击鼓点,将情感浓度推向极致。

范文二:三叠字的心理透视

陆游的"错!错!错!"包含三重悔恨:错在屈从母命、错在重逢无言、错在余生难赎。唐婉的"瞒!瞒!瞒!"则揭示三层压抑:瞒丈夫旧情难忘、瞒世人内心痛苦、瞒自己生命将终。这种递进式叠字用法,比李清照"寻寻觅觅"更具命运沉重感。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縢(téng)、浥(yì)、鲛(jiāo)、阑(lán)

2. 文学常识:陆游号放翁,唐婉为陆游表妹兼首任妻子

3. 艺术手法:比兴(桃花落喻青春逝)、用典(锦书化用《晋书》)、列锦(红酥手,黄縢酒)

4. 思想内涵:反映南宋士族婚姻制度与个性的冲突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欢情薄:__________

(2)独语斜阑:__________

答案:

(1)恩爱短暂

(2)独自倚靠栏杆低语

二、主旨理解

题目:陆游词中"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反映了什么矛盾?

答案:展现爱情誓言与现实阻隔的尖锐矛盾,既指母亲阻挠通信,又隐喻南宋文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陆游《钗头凤》与苏轼《江城子》的情感差异

答案:陆词是生离之痛,情感外放激烈;苏词是死别之哀,意境含蓄内敛。前者多用决绝语(错、莫),后者善用细节白描(小轩窗,正梳妆)。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唐婉"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分析古代女性处境?

答案示例:揭示封建礼教下女性必须隐藏真实情感的社会规训,可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举手长劳劳"的隐忍形成互文解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