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4:1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原文

引导语: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边塞风雪为背景,抒写送别之情,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雄浑气象与深沉情感。

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吹折,胡地八月就已漫天飞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千万棵梨树上花开如雪。

雪花飘入珠帘打湿罗幕,狐裘不保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铁甲冷得难以穿着。

沙漠纵横结着百丈坚冰,愁云黯淡在万里长空凝聚。

主帅帐中设酒饯别归客,胡琴琵琶羌笛合奏助兴。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飞,红旗冻硬北风也吹不翻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归京,临行时大雪覆盖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看不见你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迹。

注释

白草:西北地区一种牧草,干枯时呈白色。

胡天: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天空。

珠帘:用珍珠装饰的门帘。

罗幕:丝绸做的帐幕。

瀚海:指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中军:主帅的营帐。

辕门:军营的大门。

掣:拉拽。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时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诗人在轮台送别同僚武判官回京,面对边塞苦寒与离别之情,写下这首千古名作。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全诗十八句,前八句写边塞风雪奇景,中六句写饯别场景,末四句写送别情景,层次分明。

2. 艺术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千树万树梨花开")、动静结合("风掣红旗冻不翻")、情景交融等手法。

3. 语言特色:既雄奇壮阔又细腻生动,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特征。

4. 情感表达:在壮丽的边塞风光中寄寓深沉的离别之情,展现盛唐气象。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岑参此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将边塞风光的壮美与离别的伤感完美融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日梨花喻严冬飞雪,既写出雪势之大,又赋予严寒以浪漫色彩。末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以景结情,马行痕迹渐被飞雪掩埋的意象,暗示着离别后情谊的绵长。全诗在豪放中见细腻,于壮美处藏深情。

范文二

诗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边塞苦寒。角弓冻僵、铁衣冰结的夸张描写,既突出自然环境之恶劣,又暗含将士戍边之艰辛。这种以点带面的表现手法,使读者对边塞生活的认识更为具体深刻。岑参作为边塞诗派的代表,在此展现了其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表现生活的非凡功力。

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掣(chè)、阑干、瀚海、辕门

2. 文学常识:边塞诗派代表作品,岑参"高岑"并称

3. 名句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手法

4. 意境分析: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与深沉婉转的离别之情

5. 艺术特色:夸张、比喻、动静结合等手法的运用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控:__________

(2)瀚海:__________

答案:

(1)拉开

(2)沙漠

解析:要联系诗句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二、主旨理解

题目:"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送别友人后的怅惘之情,通过雪地马行痕迹的意象,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解析:以景结情是古诗常用手法,此处通过视觉意象传递情感。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艺术特色。

答案:运用新颖比喻,将严冬飞雪比作春日梨花,既写出雪势之大,又赋予严寒以浪漫色彩,体现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怀。

解析:比喻的独创性和情感表达的双重效果是赏析要点。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岑参此诗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在送别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答案:岑诗在雄奇边塞背景中抒发豪迈深沉的离别情,王诗在清新明快的渭城晨景中表达含蓄隽永的别意。前者壮美,后者优美。

解析:比较需抓住两诗各自最突出的风格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