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原文及深度解析
《公输》是《墨子》中记载墨家"非攻"思想的重要篇章,通过墨子与公输盘的辩论及模拟攻防,展现反战智慧与逻辑力量。本文提供完整原文、白话翻译、创作背景及多维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墨家思想精髓。
原文
《公输》(节选) 作者:墨子及弟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译文
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云梯战具,完成后准备攻打宋国。
墨子听闻此事,从齐国出发,跋涉十天十夜到达楚国郢都,面见公输盘。
公输盘问:"先生有何见教?"
墨子说:"北方有人侮辱我,想请您帮我杀他。"
公输盘面露不悦。
墨子又说:"愿奉上十镒黄金。"
公输盘答道:"我奉行道义,绝不杀人。"
注释
云梯:古代攻城器械,读音yún tī
郢: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读音yǐng
十金:先秦货币单位,一镒为二十两
义:此处指道德准则,体现墨家"贵义"思想
说:通"悦",高兴之意
创作背景
战国初期(约前440年),楚国凭借公输盘发明的云梯准备吞并弱宋。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时年约五十岁,正率弟子在齐国传播"兼爱""非攻"主张。为阻止战争,墨子徒步穿越黄淮平原,以逻辑辩论和战术演示瓦解楚国攻势。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设问-归谬"的辩论框架,通过"请杀人"的假设引出公输盘道德矛盾
2. 语言艺术:善用短句与动作描写,"行十日十夜"四字凝练展现救世决心
3. 思想核心:实践"非攻"主张,证明恃强凌弱违背普遍道义
4. 表现手法:以战术沙盘推演替代真实对抗,体现墨家"守御"智慧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公输》最动人处在于其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当其他学派停留于理论争鸣时,墨子以十日十夜的艰苦跋涉践行"摩顶放踵利天下"的信念。文中"闻之-起行-辩论-演示"的行动链条,构建起中国古代最早的和平主义实践范式。公输盘从"吾义固不杀人"到最终认输的转变,揭示武力征服与道德准则的根本冲突。
范文二
该文展现墨家独特的逻辑美学。墨子先以"借子杀之"的假设命题诱使对方承认普世道德准则,再类比论证"杀少"与"攻国"同属不义。这种"譬-侔-援-推"的论辩术,比古希腊苏格拉底产婆术早约半个世纪。文末"九距攻城之机变"的描写,更将抽象哲理转化为具象的战术演示,形成思想说服与技术威慑的双重力量。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云梯(攻城器械)、郢(楚都城)、十金(货币单位)、说(通假字)
2. 文学常识:墨家十大主张、"三表法"认识论、与儒家"义"概念差异
3. 名句理解:"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体现的防御思想
4. 思想内涵:反对不义战争与"兼爱"主张的现实意义
重点试题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加点词含义
(1)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
(2)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
答案:
(1)通"悦",高兴
(2)通"拒",抵挡
二、主旨理解
题目:墨子"行十日十夜"的行为体现什么精神?
答案:体现墨家"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实践精神,以实际行动阻止战争。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公输》与《孟子·梁惠王上》劝止战争的策略差异
答案:《公输》侧重技术威慑与逻辑辩论,《孟子》采用仁政说理与利害分析,反映墨家重实用、儒家重教化的不同路径。
四、现实意义
题目:如何理解文中"杀一人谓之不义,攻国亦不义"的现代价值?
答案:揭示战争道德评价的双重标准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武力使用原则具有警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