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孙权劝学拼音版原文

孙权劝学拼音版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4:28

孙权劝学拼音版原文

《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的经典片段,记载了三国时期孙权劝导大将吕蒙学习的对话。本文提供拼音版原文、白话译文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劝学智慧与历史语境。

原文

《孙权劝学》

(宋)司马光 辑录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身居要职,不能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让你研究经典当博士吗?

只是应当广泛涉猎,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裨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注释

【卿】qīng:古代君主对臣子的爱称。

【当涂】dāng tú:当道,指身居要职。

【辞】cí:推辞。

【涉猎】shè liè:粗略阅读。

【见往事】jiàn wǎng shì:了解历史。

【孰若】shú ruò:哪里比得上。

创作背景

这段对话发生于三国鼎立时期。孙权作为东吴君主,重视文武兼备的人才培养。当时吕蒙虽为名将,但文化素养不足。孙权以自身为例劝导将领学习,反映出乱世中统治者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劝学-推辞-再劝-接受"的递进式对话结构,逻辑严密。

2. 语言艺术:运用反问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增强说服力,语气恳切而不失威严。

3. 思想内涵:揭示"学以致用"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强调广泛涉猎比专精更重要。

4. 人物塑造:通过语言描写凸显孙权循循善诱的领导者形象。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段劝学对话展现了古代军事教育的智慧。孙权不提空洞的大道理,而是从现实需求出发,明确学习目的只是"见往事"。这种实用主义教育观,与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理念一脉相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孙权作为统治者,以"孤常读书"现身说法,打破了"马上得天下"的武夫偏见。

范文二

文本中的对比手法极具说服力。孙权将吕蒙的"多务"与自己的繁忙对比,暗示时间不是拒绝学习的理由。"涉猎"与"治经"的区分更体现出对成人教育特点的准确把握。这种注重实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成人继续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出自《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

2. 关键字词:当涂(掌权)、涉猎(广泛阅读)、孰若(比较句式)。

3. 人物关系:孙权与吕蒙的君臣互动模式。

4. 核心思想:终身学习理念与实践应用的关系。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当涂:__________

(2)涉猎:__________

答案:

(1)掌权,担任要职

(2)广泛浏览而不深究

二、主旨理解

题目:孙权劝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答案:强调实用主义学习观,主张通过广泛阅读历史来指导现实工作,反对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

三、人物分析

题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孙权怎样的领导艺术?

答案:体现恩威并施的劝导方式,既有明确要求("不可不学"),又以身作则("孤常读书"),展现卓越的领导智慧。

四、现实意义

题目:这段劝学对话对现代职场学习有何启示?

答案:说明终身学习不应拘泥形式,要选择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领导者要以身作则推动团队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