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活板原文及翻译阅读

活板原文及翻译阅读

时间:2025-11-24 18:34:28

活板原文及翻译阅读

引导语: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科技笔记《活板》,系统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展现了我国古代工艺智慧。

原文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译文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使用。

从冯道开始印刷五经,之后的典籍都用雕版印刷。

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

方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铜钱边缘,每字刻一个印模,用火烧使其坚硬。

先准备一块铁板,上面覆盖松脂、蜡和纸灰的混合物。

印刷时,将铁框放在铁板上,紧密排布字模,排满一框成为一版。

注释

板印:雕版印刷。"板"通"版"

冯瀛王:五代官员冯道,首倡官刻儒家经典

钱唇:铜钱的边缘,比喻字模厚度

冒:覆盖,读作mào

铁范:铁质边框,用以固定活字

创作背景

沈括任司天监期间接触大量文献,毕昇活字技术诞生于北宋商品经济繁荣时期。庆历年间(1041-1048)雕版印刷成本高昂,促生了这项技术革新。

作品解析

1. 结构:按时间顺序记述印刷术发展,重点突出活字技术流程

2. 语言:用"薄如钱唇"等比喻,使工艺描述形象化

3. 思想:体现宋代工匠的实践智慧与创新精神

4. 艺术:白描手法呈现完整工艺流程,具有科技文献的精确性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活板》以不足二百字完整记录活字印刷工艺。沈括摒弃文学修饰,用"密布""满铁范"等动词准确描述排字过程,字模"薄如钱唇"的比喻既科学又形象。这种实录笔法使12世纪的发明细节得以完整保存,比欧洲古登堡活字记载早400年,成为世界印刷史的重要文献。

范文二

文中"布衣毕昇"四字具有深意。宋代虽重文治,但工匠地位仍低。沈括特意点明发明者身份,暗示科技创新常来自民间实践。记录中"火烧令坚""松脂冒之"等细节,证明作者实地考察过工艺流程。这种重视实证的态度,与《梦溪笔谈》整体的科学精神一脉相承。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瀛(yíng)、昇(shēng)、唇(chún)、冒(mào)

2. 文学常识:我国第一部科技笔记《梦溪笔谈》,沈括北宋科学家身份

3. 工艺要点:胶泥刻字、火烧加固、铁范排版的完整工序

4. 历史意义:世界最早活字印刷记载,早于古登堡400年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板印:__________

(2)钱唇:__________

答案:

(1)雕版印刷

(2)铜钱的边缘

解析:需结合宋代工艺特征理解专业术语

二、主旨理解

题目:"布衣毕昇"的记载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答案:反映宋代民间工匠对科技发展的贡献,体现科技创新不受身份限制的特点。

解析:需联系宋代科举制度与手工业发展背景作答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火烧令坚"四字的表现力

答案:用最简练的动词连用(刻-烧-令)完整呈现字模制作流程,"令坚"二字突出工艺目的,体现科技文献的语言特色。

解析:科技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是赏析重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