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约法三章原文全文

约法三章原文全文

时间:2025-11-24 18:34:28

约法三章原文全文解析

本文解析汉高祖刘邦入关时颁布的《约法三章》,包含原文、白话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这一历史文献的政治智慧与文学价值。

原文

《约法三章》

汉·刘邦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安堵如故。

译文

杀人者判处死刑,伤害他人及盗窃者按罪行轻重惩处。

其余秦朝苛法全部废除,官吏百姓各安其位如常生活。

注释

"抵罪":按罪行轻重相抵惩罚。"抵"读作dǐ,意为相当。

"安堵":安定居住。"堵"指墙垣,引申为居所。

首句用三字短句形成斩钉截铁的效果,体现法令的权威性。

创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为争取民心,在废除秦律与维持秩序间寻求平衡。当时关中地区经战乱动荡,百姓苦于秦朝严刑峻法。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前两句为具体规定,后两句为概括说明,形成总分结构。

2. 语言风格:简练如军令,平均每句仅6字,符合布告文书特征。

3. 政治智慧:既保留基本刑法维护秩序,又废除苛政收服人心。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约法三章》展现刘邦高超的政治宣传艺术。十二字核心条款犹如三道闪电,劈开秦法密网。动词"死""抵""除"构成力度递进,而"安堵如故"的承诺又瞬间软化语气。这种刚柔并济的表达,既确立统治权威,又塑造仁德形象,为汉代立法奠定基调。

范文二

文献中"余悉除去"四字蕴含深刻变革。刘邦不采用修补秦法的渐进改良,而是以全盘否定的决绝姿态划清新旧时代。这种处理既满足民众对暴政的反抗心理,又通过保留基本刑法展现务实精神。其语言节奏短促有力,恰似战鼓催动历史转折。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中国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雏形,开创"律令制"先河

2. 关键字词:抵罪(量刑相抵)、安堵(安居)、悉(全部)

3. 历史意义:确立"刑不过三"的立法原则,体现黄老无为思想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安堵"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安居乐业

解析:需结合"如故"理解其恢复安定的语境义

二、主旨理解

题目:《约法三章》如何体现刘邦的统治策略?

答案:通过"除秦法"获取民心,又保留基本刑法维持秩序,展现政治怀柔与法治刚性的平衡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商鞅"连坐法"与《约法三章》的立法思想差异

答案:商鞅强调严刑峻法、群体责任;刘邦主张简明法令、个体责任,反映不同时代的统治需求

四、名句赏析

题目:分析"杀人者死"的语言效果

答案:三字句如斧钺铿锵,用极端案例确立法律底线,具有震慑力和传播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