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原文全文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东汉末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控诉封建礼教对婚姻自由的压迫。
原文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译文
孔雀向东南飞去,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
十三岁能织白绢,十四岁学会裁衣。
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岁嫁给你作妻,心中常常痛苦伤悲。
你既然在官府当差,就该遵守规矩不移情。
我独守空房,与你相见的日子很少。
鸡叫就上机织布,夜夜不得休息。
三天织五匹布,婆婆还嫌太慢。
不是我织得慢,是你家的媳妇难做。
我受不了这般使唤,白白留着也无用。
不如禀告公婆,趁早送我回娘家。
注释
【徘徊】来回走动,比喻孔雀不忍离去。
【箜篌】古代弹拨乐器,形似竖琴。
【守节】遵守官吏的规矩。
【断】指织完一匹布。
【大人】指婆婆。
【白】禀告。
【公姥】公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东汉末年,以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夫妇殉情事件为原型。汉代强调"三从四德",妇女在婚姻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诗中刘兰芝的遭遇具有典型性。
作品解析
1. 结构:采用乐府民歌常见的起兴手法,以孔雀徘徊暗示悲剧结局。
2. 语言:善用铺陈排比,"十三能织素"等四句展现刘兰芝的才德。
3. 思想:通过家庭矛盾反映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
4. 艺术:细节描写真实生动,"鸡鸣入机织"再现古代妇女的辛劳。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开篇"孔雀东南飞"的意象充满象征意味。东南是日出方向,暗含对光明的向往;"五里一徘徊"的迟疑姿态,预示主人公面对命运时的挣扎。这种以物起兴的手法,既奠定哀婉基调,又构成贯穿全诗的隐喻系统。
范文二
"三日断五匹"的细节极具说服力。汉代一匹布约合今13米,刘兰芝日均织布21米仍遭责难,可见封建家长制的严苛。诗人用具体数据代替抽象控诉,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压迫的残酷,这种现实主义笔法在汉乐府中颇为罕见。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我国第一首文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 重点字词:徘徊(pái huái)、箜篌(kōng hóu)、公姥(gōng mǔ)
3. 艺术手法:赋比兴结合、细节描写、对话推动情节
4. 主题思想: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歌颂忠贞爱情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守节:__________
(2)断:__________
答案:
(1)遵守官吏的规矩
(2)织完一匹布
二、主旨理解
问:"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反映汉代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繁重劳动却得不到尊重的生存状况,揭露封建家长制的残酷。
三、比较鉴赏
题目:《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氓》在表现女性命运上有何异同?
答案:同:都展现女性在婚姻中的弱势地位。异:《氓》侧重弃妇的个人哀怨,本诗则通过完整叙事揭示制度性压迫。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的深层含义。
答:表面辩解织布速度,实质控诉封建家庭对媳妇的苛求,使用"难为"二字点明问题的制度性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