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乐金银花露原文全集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清代佚名诗作《乐可乐金银花露》,涵盖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咏物诗的独特意境与哲理内涵。
原文
《乐可乐金银花露》
(清)佚名
金英翠萼绕篱开,
玉露凝香沁客怀。
莫道山家风味浅,
此中真意胜蓬莱。
译文
金色花蕊翠绿叶萼环绕篱笆绽放,
晨露凝结芬芳浸润游人心怀。
莫说山野人家的风味浅薄,
其中蕴含的真趣胜过仙境蓬莱。
注释
1. 金英:金色花蕊,指金银花
2. 翠萼(cuì è):翠绿色花托
3. 玉露:清晨露水,喻高洁
4. 蓬莱:海上仙山,典出《史记》
5. "风味浅":反语手法,强调朴素之美
创作背景
清代中期文人流行山居题材创作,此诗可能作于乾隆年间。作者借乡野常见的金银花,表达对自然本真之美的推崇,暗含对官场浮华的批判。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典型起承转合
2. 语言:"金""翠""玉"三色并置,强化视觉冲击
3. 思想:通过平凡物象揭示"真趣在野"的生活哲学
4. 艺术:对比手法(山家/蓬莱)深化主题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以金银花为载体,构建出"物小境大"的审美空间。前两句的"绕""凝"二字动态捕捉晨露与花朵的互动关系,后两句突然转入哲理议论,形成张力。特别是"风味浅"的反讽表达,体现了文人"以俗为雅"的审美转向,对研究清代隐逸文学有典型意义。
范文二
作者将药用植物金银花提升到哲学高度,是其匠心所在。"胜蓬莱"的断言打破传统仙山崇拜,彰显启蒙时代对现实价值的重新发现。诗中"沁客怀"的感官描写与"真意"的理性提炼相呼应,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升华,这种写法直接影响晚清龚自珍的咏物诗创作。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清代咏物诗特点、蓬莱典故
2. 字词读音:萼(è)、沁(qìn)、缘(yuán)
3. 艺术手法:色彩烘托、反讽修辞、以小见大
4. 核心意象:金银花(坚韧)、玉露(高洁)
5. 思想主旨: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凝香"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指露水沾染花香的过程,既写实又象征高洁品质的养成
解析:需结合"玉露"的传统文化内涵理解
二、主旨理解
题目:末句"此中真意胜蓬莱"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认为平凡生活中蕴含的真趣超越虚幻仙境,体现务实精神
解析:注意对比手法和时代思想背景
三、比较鉴赏
题目:与本诗相比,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真意"有何不同?
答案:陶诗"真意"指向道家自然之道,本诗更强调世俗生活的审美价值
解析:需区分不同时代的"真趣"内涵演变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本诗观点看待现代城市绿化?
答案示例:启示我们珍视身边寻常植物的美学价值,不必刻意追求名贵花木
解析:注意古诗现代转化的合理性
